正文 第30章 絕色才女陷身魔窟終成英雄1(3 / 3)

關露1936年開始擔任《生活知識》編輯,同時擔任詩刊《高射炮》編輯。她繼續從事新詩寫作和開展詩歌朗誦活動。關露還先後出版詩集《太平洋上的歌聲》、小說《新舊時代》,翻譯了美國舞蹈家鄧肯的長篇傳記《鄧肯在蘇聯》、巴爾紮克的短篇小說《笑的肇禍》、蘇聯亞曆山大洛夫介紹馬雅可夫斯基的文章《蘇聯最天才的詩人》。在當時夜色凝重的上海文壇,介紹蘇聯的革命文學和他們的作品,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1937年,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拍攝《十字街頭》影片,關露應編導沈西嶺的邀請,為它寫了一個主題歌《春天裏來百花香》,由賀綠汀譜曲。

“春天裏來百花香,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和暖的太陽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穿過了大街走小巷,為了吃來為了穿,晝夜都要忙……”

原來寫的歌詞比現在所流行的這首歌內容更為激烈,後因國民黨政府檢查部門通不過,隻得作了一些改動。即使這樣,這首歌仍然成為影院、舞台、街頭巷尾最受群眾歡迎的流行歌曲,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傳唱不衰,足見其藝術的生命力。

據統計,在上海陷入“孤島”時期,關露曾在40多種刊物上發表過作品,著有詩歌、散文、小說、雜文、評論、譯作等多達260多篇(部),這在環境並不寬鬆的“孤島”是很不容易的。關露以多產女作家而蜚聲上海文壇,創作勢頭如日中天,當時關露與張愛玲、潘柳黛、蘇青被譽為上海文壇“民國四大才女”。

留守孤島 接到密令

1937年8月的“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失敗而告終,蔣介石下令中國軍隊撤出上海,上海被日軍全部占領,隻剩下上海市中心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一小塊地方日軍沒有進駐。進步的文藝工作者也都大部分離開,有的到大後方去,有的到香港,有的去尋找新四軍……

盡管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了,但在敵後要開展對敵鬥爭,需要搜集情報。因此,必須有人留下來從事敵後工作。根據上海地下黨的指示,關露繼續留在上海,和仍舊堅持在上海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們一起從事進步的文化活動。關露依舊是當時上海文壇的活躍分子,她和許幸之、蔣錫金、朱維基、白曙、辛勞、沈孟先等人一起在地下黨的領導下組織了“上海詩歌座談會”,每星期召開一次座談會。

1937年,黨中央根據鬥爭的需要,在上海建立了八路軍辦事處,主要任務是統戰、情報、策反以及宣傳黨的政策,並建立一條從上海到淮南、蘇北解放區的交通線。潘漢年、王少春、李克農、劉少文等先後是八路軍上海辦事處的負責人,領導我黨在上海的情報係統,1937年12月25日潘漢年離任赴香港後,由劉少文接任“八辦”主任。

關露的公開身份是啟秀中學的國文教師,除了白天要上課外,每晚還堅持創作自傳體長篇三部曲《新舊時代》、《黎明》、《朝》的第一部。從1938年6月起,《上海婦女》連續一年刊載了關露的《新舊時代》,在當時的上海灘引起了不小的震動。1939年春,“上海詩歌座談會”決定出版32開本的《詩人叢刊》,由關露和蔣錫金擔任編輯。

此時抗戰形勢日趨嚴峻,一方麵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另一方麵以汪精衛為首的一大批漢奸公開投敵。1939年8月28日上午,汪精衛在上海召開了非法的偽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汪偽國民黨中央黨部。1939年9月,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別委員會特工總部”,因其巢穴位於滬西的極司菲爾路76號(今萬航渡路435號),故簡稱76號特工總部。

1939年深秋的一個晚上,關露正在為出版《新舊時代》單行本做最後的改稿。忽然,有人輕輕地敲門,來者是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秘書長、當時上海地下黨情報工作的負責人劉少文。他是帶著中共南方局葉劍英給關露的密電來找關露的。

中共南方局是根據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於1939年初在重慶成立的黨組織。直接領導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福建以及香港、澳門地區的革命工作。當時中央任命周恩來為書記、董必武任副書記、秦邦憲(博古)、葉劍英、凱豐、吳克堅為常委。葉劍英分管聯絡,協助周恩來兼管情報。南方局是個秘密組織,機關設在重慶曾家岩50號,對外稱“周公館”。南方局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貫徹黨中央“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維係國共合作,堅持抗戰。

給關露帶信來的劉少文,原名劉國章,河南信陽人。青少年時代,他接受革命思想,積極參加家鄉地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鬥爭,在開封二中讀書時投身學生運動。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由中共黨組織選送至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紅軍長征期間,任紅軍總司令部政治教導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秘書長、紅二方麵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在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動中,與張國燾分裂黨的活動進行堅決鬥爭。“七?七”事變後,擔任八路軍駐滬辦事處秘書長。1938年以後,全麵主持上海“八辦”工作,在社會各界廣交朋友,舉辦上層人士聚餐會,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配合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和各界救亡團體開展工作。

劉少文是當時上海地下黨的情報負責人,他專門找上門來,關露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果然,她打開密信後,就見密信上寫著:“關露同誌,速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務。”署名是中共南方局常委葉劍英。關露知道,葉劍英說的這個廖承誌,是國民黨左派、著名愛國人士廖仲愷的公子。

廖承誌,曾用名何柳華,廣東惠陽縣(現惠城區)陳江人,1908年9月25日生於日本東京大久保。出生時,父親廖仲愷希望其長大後繼承革命先輩的誌向,為中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因而給他起名“承誌”。青少年時代,他跟隨父母為革命奔走廣州、上海和日本。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憤而脫離國民黨,去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東京特支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活動。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冬,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來曾多次被捕入獄,卻每次都奇跡般生還。長征時期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1938年1月任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負責人,負責領導南方各省及八路軍廣州辦事處的工作,兼任“保衛中國同盟”秘書長。

看完信後,關露覺得組織的召喚容不得半點拖延,於是,緊急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後,悄然乘船離開上海前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