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絕色才女陷身魔窟終成英雄1(1 / 3)

第十一章 絕色才女陷身魔窟終成英雄

一輛黑牌汽車開到了上海極司菲爾路,停在76號的這座花園洋房大門前。這座房子表麵上看上去是那樣平靜:沒有軍警把門,沒有長槍警戒。然而,這就是整個上海,甚至國民黨軍統、中統也談聞色變,望而生畏的汪偽特工總部——76號魔窟!

車門打開,走出來的是當時被稱為文壇“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詩人關露。她乘坐的汽車剛停在76號大門前,76號的大門徐徐為她打開。此後,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關露成了76號的常客,能自由出入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方,而且還和汪偽特務頭子李士群混得很熟。那麼,這個關露到底扮演的是個什麼角色?她為什麼要經常出入於魔窟之中呢?

少年坎坷 性格叛逆

關露,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筆名關露、芳君、夢茵等。原籍河北宣化縣,1907年7月14日出生於山西右玉縣。她的父親是個舉人,在山西當個七品芝麻官,自命為“上流人物”,有些專橫跋扈。母親早年受過新式教育,具有強烈的女性獨立意識,因不願屈從專製的丈夫而引起了彼此之間無休止的爭吵。母親以自身的痛苦經曆常常教育年幼的關露:“一個女人一定要能夠自謀生活,學點本領,否則將一輩子受氣,難以抬頭做人。”

關露8歲時,父親在山西做官的地方患上了中風偏癱,死在卸任返回太原的途中。母親靠典當父親生前衣物並拿出關露和她妹妹胡繡楓的壓歲錢湊數,才勉強安葬了父親。此時,家中一貧如洗。家裏除了關露,還有一個比她小的妹妹胡繡楓,母親靠繡花和替衙門抄寫公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後來,在父親生前同事的幫助下,母親去了兩所小學校教書,家中的生活才稍稍安定。但是,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負擔,壓得母親喘不過氣來,母親心力交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在同事常老師的建議下,母親變賣所有家當,帶著全家到了常老師的老家長沙鄉下,買了一塊稻田出租,租了一座有菜園的房子,過上了平穩的生活。在母親的教育和熏陶下,關露閱讀了“四書”、“五經”和大量古詩詞,打下了較深的文字功義底。為她以後喜歡上文學,奠定了基礎。

關露15歲時母親病亡,原本破落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不得已,關露與妹妹胡繡楓到南京跟外祖母和二姨母生活。二姨母也是早年喪夫,又無子女,是個孤苦無依的人,沒有固定職業,隻能依靠祖上分下來的幾間舊屋,除自住外,拿兩間出租,每月收幾元房租,再加上給鞋店繡花,取得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四個人的生活。那時候,外祖母和二姨母的思想都很封建,建議關露找個家道富裕的丈夫,早點結婚,過一輩子幸福生活。加上關露長得白淨漂亮,又有知識有學問,氣質風度顯得分外高雅不俗、文雅可愛。提親的做媒的人絡繹不絕,但是,不管誰提親,關露都不動心,一概拒絕。

關露謹記母親的教導:女人要讀書,要獨立。她孜孜不倦地求學,到處尋師訪友,曾到青年會去補習英文,又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當時名畫家梁公約先生,由於梁公約的幫助,曾免費進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學習。

有一次,關露大姨母的兒子,為關露介紹了一個北京銀行的經理,關露也是一口回絕。關露的“不通情理”惹惱了外婆和二姨母,表哥也十分生氣惱火,覺得關露不識抬舉不懂人事!於是外婆、大姨母他們決定強製關露與這個北京銀行經理結婚。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兒,麵對那麼多要用封建包辦婚姻枷鎖捆綁她的人,麵對那麼強大的封建禮教的“愛心”,關露要想掌握自己,掌握未來,便隻有逃跑!隻有逃婚!於是,她背著家人來到上海闖世界。

在上海,一個偶然的機會,關露經人介紹認識了進步人士劉道衡。

劉道衡早年加入過“中國同盟會”,積極參加辛亥革命,與孫中山關係很好。劉道衡的哥哥被軍閥殺害後,蔣介石給劉道衡官做,他拒絕了蔣介石的施舍。看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完全背離了孫中山的革命精神,生性耿直的劉道衡對國民黨的態度從期望到失望,再從失望轉到絕望,於是斷然脫離國民黨,攜妻帶女,隱居上海。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劉道衡從朋友那裏借貸500元大洋,在交易所開了戶頭,靠炒股維持生計。劉道衡生活雖然並不富裕,但是一直喜歡接近和幫助青年人。他知道關露的家庭變故,得知她要遠走去河北懷安謀事做後,便動了惻隱之心。劉道衡告訴關露,北方正在交火,兵荒馬亂,一個女孩子家獨身去千裏之外的陌生異鄉求職,這一路上的安危,難以預料的。於是,劉道衡和妻子閻佩芬商量,全力資助關露進大學。

關露沒有更多的社會經驗,也沒有多少人生經曆,常常分不清好人壞人。但是她對劉道衡夫婦卻有一種本能的感覺,覺得他們非常正派正直,非常誠懇真誠,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值得信賴,於是決定留在上海劉道衡家求學讀書。劉道衡把關露送到上海法科大學法律係讀書,後來,因為妹妹胡繡楓一時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難,劉道衡又叫胡繡楓來上海,與姐姐關露一塊兒到法科大學法律係學習。那時知名人士沈鈞儒先生在法科大學任教務長,還有許多有名望的教授,其中就包括不久成為關露妹夫的李劍華。

1928年初,法科大學28歲年輕的教授李劍華,本來是個不關心時事政局一心做學問的學者書生,因為有感於時事驟變,鯁骨在喉,不吐不快,犯了耿直正義知識分子的通病。受第一次大革命的影響,講授社會學時,在課堂上公然抨擊黑暗的國民黨統治,慷慨激昂地揭露當局者的腐敗,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注意。不過,他卻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打動了兩個女學生的心。這兩個女同學,就是關露和胡繡楓姐妹倆。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殺害了國民黨政府駐濟南的特派員蔡公時,全國群情憤激,掀起了反日浪潮。法科大學學生也分隊上街遊行示威宣傳,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關露這時第一次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洗禮。

自從聽了李劍華的課以後,兩個好學的女孩常常到李劍華教授家借書看,李教授誨人不倦,總是熱心地盡師長之意,或給她們講解,或慷慨借書給她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交往的增多,李劍華與胡繡楓相愛了。

李劍華,中國社會學家,法學家。四川大邑人。1921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日本大學進修社會學,1925年畢業歸國。曆任上海學藝大學、上海法科大學、上海法學院、國立勞動大學、複旦大學等院校的社會學教授,講授社會學概論、犯罪社會學、勞動法等課程。

1928年暑期,胡繡楓暫時轉到上海法政大學讀書,關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文學係。國立中央大學位於玄武區四牌樓2號,是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於1902年創立的,其前身是三江師範學堂。進入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係學習,使文學功底本來就不錯的關露再次得到夯實,這為她以後成為後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女作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剛進大學,一切對關露是那麼新鮮,她認真地學習文化,後來又轉入哲學係,師從宗白華先生學習西方哲學。正在關露在刻苦鑽研的時候,她的妹妹胡繡楓與法政大學的老師李劍華喜結連理,胡繡楓也進入了複旦大學讀書。李劍華、胡繡楓夫婦後來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不久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