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打入“省特會”的中共紅岩密使3(3 / 3)

然而,國民黨並不甘心失敗的命運,還在作最後的掙紮。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李長亨去完成。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搖搖欲墜。為了固守總統府所在的南京,蔣介石從四川調部隊去增援,於是命令在成都成立了陸軍第八訓練處補充兵訓練總隊。訓練處長和政工處主任由中央軍校校長關麟征、政治部主任王錫鈞兼任。補充訓練總隊的軍官和班長都從中央軍校調配,新兵就在四川招收。

李長亨曾在成都中央軍校呆過,成都中央軍校認為李長亨在學校任職的時間長、人員熟、許多營、連、排級軍官都是他的學生,團長也和他同過事,就調李長亨去任補訓總隊政工室主任。李長亨將這一情況向組織上作了彙報,上級讓他見機行事。李長亨想先去幹一下看看,等要調往外地時,再移交給別人,於是就去上任了。但主要還是在“省特會”上班。

潛台未遂 “黎強”回歸

1948年底,補訓總隊接收新兵完畢,奉國民政府國防部命令調往南京改編。第八訓練處政工處主任王錫鈞對李長亨說:“你是政工室主任,你一定要去,把部隊帶到南京後還可以轉來。”

要離開成都,離開他熟悉的崗位,到南京後有可能被國民黨重新安排別的工作。李長亨想,如果真的變成這種狀況,那就不能發揮自己在敵營中的特殊作用了。怎麼辦?是否離開“省特會”和川調室?想來想去,他覺得還是不能輕易離開成都,因為這裏是南方局負責同誌要自己堅守的陣地。他打算與陳國瑞商量一下,聽聽組織上的意見。

沒想到陳國瑞的態度十分明確,他對李長亨說:“你到南京去更好,在國民黨軍隊裏弄個大官,將來對黨的貢獻會更大。”李長亨不同意陳國瑞的意見,兩人為此差點爭論起來。陳國瑞始終堅持他的看法,要求李長亨撤離“省特會”去南京。最後,李長亨請陳國瑞向上級組織彙報,請求組織決定自己的去留。

兩天後,陳國瑞告訴李長亨:“組織上已經研究決定你去南京,你的組織關係也轉回上麵去了。”並告訴了他與組織接頭的暗語。

服從組織這是地下工作者的紀律。李長亨沒有二話可說,帶補訓總隊的新兵離開了成都,撤離了戰鬥五載的“省特會”和中統四川調查統計室。他隨補訓總隊到了南京,又戰鬥在一個新的崗位上。由於國民黨一時還沒有安排他新的職務,他隻有耐心地等待。

等待的日子是難熬的。眼看正麵戰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把國民黨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全國解放在即,李長亨多想再為黨和人民做出新貢獻呀。好不容易到了1949年初,李長亨所在的補訓總隊改編為國民黨第45軍下屬的312師,受南京衛戍司令部指揮,李長亨的職位由政工室主任改任政工處處長。

因為國民黨大勢已去,起義投誠的部隊一個接一個,軍隊中開小差的人就更多了。已成驚弓之鳥的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毫無戰鬥力。為防止逃兵、逃官,加強部隊的思想管束,國民政府國防部又規定師政工處長兼任副師長,因此,李長亨又被任命為312師副師長。在這個新的崗位上,他又在思考如何為黨發揮自己更大的作用。

在312師是以訓練為主還是以修工事為主的問題上,李長亨為降低該師的戰鬥力,極力主張以修工事為主,為此與該師師長鍾乃彤形成激烈的鬥爭。李長亨利用各種關係,終於贏得了勝利,因修工事勞動緊張,312師的新兵缺乏實彈射擊訓練,許多新兵連槍都不會放,大大削弱了該師的戰鬥力。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前夕,312師奉命沿寧杭公路撤離。此前,李長亨接到黨組織的命令,準備跟隨敗軍至台灣繼續臥底,為解放台灣、解放全中國發揮重大作用。

4月24日,李長亨所在的312師在沿寧杭路東撤行至宜興途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八兵團88師攔腰截斷,全師被俘獲。李長亨向88師政治部幹事說他是自己人,政治部的人開始不敢輕易相信。

這時88師補充訓練團團長錢申夫一眼瞥見高級俘虜中的該師政工處長兼副師長李長亨,不覺一怔:“那不是我抗大四期三大隊的同學李唯平嗎?怎麼到國民黨部隊當起師長來了呢?”而正與88師反複交涉的李長亨也扭過頭來,抬眼看見錢申夫,先開口問道:“你是錢申夫嗎?”

“我是錢申夫,請問你……”

“我是李唯平呀!老同學。關於我的情況,現在給你說你肯定也不會相信。我想請你立即報請三野前委,致電黨中央,就問一句話,‘我黨有無黎強同誌?’等中央一回電報,我的身份你就明白了。”李長亨非常自信地說道。

在沒弄清真實身份之前,李長亨還是被當作戰俘關了起來。兩天後,88師政治部接到中央軍委緊急特密電報:“速送黎強同誌赴北平。”就這樣,由於陰差陽錯,本來準備去台灣繼續潛伏的李長亨,回到了黨和人民的懷抱。

兩個月後,這位國民黨軍政工處長兼副師長的李長亨,又風塵仆仆地從北平趕到了武漢,向中共中央華中局組織部部長錢瑛同誌報到,接受黨組織分配的新任務,跨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解放大西南的行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成立後,李長亨一直用董老給他取的名字“黎強”。黎強先後擔任西南公安部研究科長、辦公室主任、西南鎮反辦公室主任、中央人民公安學院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青海湖聯合企業公司經理、青海省人委秘書長、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副校長等職。“文革”時他在青海工作,因所謂“曆史問題”,被造反派揪鬥,周恩來總理親自下令對其實行軍管辦法,暗地裏保護他。1978年1月,黎強給時任中組部長的胡耀邦寫信,要求回北京公安係統工作,他的申請在一周之內就得到批示。1986年國家安全部曾內部發文,號召黨員向黎強同誌學習。

1999年3月2日,黎強病逝於北京,享年83歲。他的骨灰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紅軍牆,這是對他一生最好的總結和評價。

黎強生前留下了大量回憶錄性質的手稿,整整放滿了一大箱。可惜的是,影像資料幾乎全部在文革中被銷毀,目前存世的僅剩兩張模糊不清的老照片,保存於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他寫的回憶錄在1984年後開始解密,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連續電視劇《潛伏》紅遍大江南北,他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