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麵這些變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把100/9899換成小數,等於0.01010203050813213455..從小數點後麵開始,把每兩位斷開,正好是斐波拉契數列。
黃金分割讓生活更美好
拋磚引玉
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有一位叫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家。一天,他經過一家鐵匠鋪,聽見鋪子中傳出叮叮當當的打鐵聲,特別悅耳。於是他就站在那兒聆聽,感覺這聲音中似乎隱藏著什麼秘密。後來他走進鋪子,拿起尺子量了一下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十分和諧的關係。回到家後,畢達哥拉斯拿出一根線,想把它分為兩段。怎樣分才最好呢?反複比較後,他決定以1∶0.618的比例截斷最優美。後來德國的美學家澤辛把這一比例稱為黃金分割律。
這個規律的意思是,將整體一分為二,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等於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0.618被認為是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黃金分割。
神秘登場
自從數學課上講到了黃金分割,很多人就再也不能把它忘記了。
老師在講課時,會提到黃金分割的許多應用。比如希臘雅典有一座大理石神廟,神廟大殿中央的女神像體態特別優美,專家發現,她的身體從腳跟到肚臍間的距離與身高的比值,恰好是0.618。不僅這位女神的身材符合黃金分割,眾所周知的維納斯神像、阿波羅神像等,在他們身上也都能找到0.618的比值。
大約在1483年,著名畫家達.芬奇創作了一幅未完成的油畫,畫中包圍著人物軀體的黑線,就是一個黃金分割的矩形,或許達.芬奇當時有意利用這一比值吧。
後來畫家們發現,按照0.618∶1來設計人物的腿長和身高,畫出的人體最美。而現在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長度平均隻占身高的0.58,因此高跟鞋成了大多數女孩子的最愛,芭蕾舞演員演出時不能穿高跟鞋,則靠踮起腳尖來增加高度。
0.618,這個神秘的數字,即使有人後來學了文科甚至很多年都不再翻數學書,也可能在給別人拍照的時候,使人的位置處於相片的0.618處;而主持人或歌手在舞台上的位置,很多情況下不是正中央,而是舞台的0.618處;甚至在一些配了腰帶的服裝上,用腰帶打的蝴蝶結都喜歡打在0.618的地方;甚至有人利用0.618來預測股市行情..不管是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0.618總是能帶給人美感。
無處不在的0.618!為什麼隻要符合這一比例,不管是什麼,人們都會認為更美、更協調呢?甚至會認為最漂亮的臉是眉毛到脖子的距離與頭頂到脖子的距離是0.618呢?
揭秘事實
人們之所以如此欣賞0.618,這其中可能也包含了數學原理。繁瑣的證明過程我們就不要去理會了,在現實生活中,黃金分割對我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山西日報》曾刊載過黃金分割點與生活的密切聯係,下麵我們就來看看:
1.水的冰點是0℃,沸點是100℃,人的正常體溫是37℃左右,恰好處於負黃金點0.382的附近;37℃與0.618的乘積為23℃,所以人在22℃~24℃時感覺最舒適。
2.一個晝夜是24小時,白晝和夜晚各為12小時,人最理想的睡眠是夜晚12小時乘以0.618,接近7.5小時。
3.如果人的一生有100歲,那麼從0歲起,38.2歲是人體的黃金年齡,雖然此時人的體能不處於頂峰,但心理上的成熟,在價值觀、判斷力方麵達到了頂峰。而最容易出現健康問題的年齡是61.8歲,在此之後,人開始全麵衰老。
4.人可以用黃金分割點來調節情緒,宣泄和忍耐的比例為0.618,即四分宣泄,六分忍耐,既不激進也不過度忍耐,這樣的人最快樂。
5.人體頭頂至後腦的0.618處是百會穴;腳後跟到腳趾的0.618處是湧泉穴。此外,中國中醫科學院張國璽教授認為,下丹田位於腳底到頭頂的0.618處;上丹田從下巴算起,位於頭部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中丹田,從下陰算起,位於軀幹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這些穴位都很重要。
趣味推斷
丁零零..鬧表響了,該上班了哦。別著急起床,試試把起床的過程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來分配,比如躺在床上完全睜開眼睛的時間占起床總時間的3/5,你會發現這樣做比立即起床精神要好一些,因為身體有一個從醒來到起來的適應過程,會比較舒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