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吳三桂的老爹(1 / 3)

什麼!”崇禎後退幾步,撞到龍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嘩啦!”一聲落了一地。僵在一邊的眾太監這才活了過來,慌亂地衝了上來。

“退下!”王承恩一擺手示意眾人離開。

崇禎皇帝 突然笑了起來,但笑得比哭還難看。他笑了一氣,這才喃喃地說:“高原的軍力居然強到這等地步,連不可一世的建奴隸也敗在他手裏,沒可能,絕對沒可能的。”

王承恩哭著道:“聖上,高原本來就同李自成不是一路的貨色。他雖然名義上是李自成的部將,但力量上卻要強過李闖。他之於李闖,正如朱溫之於黃巢。此人悍勇無匹,直如那呂布轉世,殺星下凡。據說,朱仙鎮之敗,左良玉非敗於李自成之手,而是直接被高原的騎兵衝垮。現在,建奴大軍更是被他一擊而潰。如此悍賊,周大人如何是他對手?目前,我大明朝最凶惡的敵人已經不是李自成和張獻忠,而是近在心腹之地的高原。聖上,建奴不過一萬殘餘就讓周首輔十萬大軍不敢出通州一步。若高原再來,北京危急呀!”

“對,對,對!”崇禎像是突然驚醒過來,大叫:“擬旨,不……我馬上寫一份手敕給周延儒,讓他讓開大路放阿巴泰北歸,全力堵截尾隨的高原軍,就說……就說若敢放一個賊兵過通州,我要他周延儒的人頭。”

王承恩搖頭苦笑:“周延儒是高原的對手嗎?”對於這個周首輔王承恩不抱任何信心。當初他一時衝動要領兵出征時心中已是後悔,散朝之後更是心中恍惑。在北京城裏行屍走肉般晃了一天,天黑的時候以堂堂首輔之尊居然在東門城樓裏呆了一整夜,天明時才回過神來。

出征之後一直縮在通州不肯向前一步,並召集大量端公道士弄了一場大法事。

這些都還好理解,宗教信仰是他的自由,別人也不好說什麼。可周大人在通州卻不安分,****招白廣恩、唐通等將軍宴飲。並收了這四大鎮總兵做了自己門生,弄出了好大一場鬧劇。

這些事,下麵的人是不會同皇帝說的,王承恩也不想當這個惡人。

可今天一看皇帝說要勒令周延儒出兵攻高原,王公公就知道事情不好。若真讓周大人領兵去打高原,隻怕死得極其難看。

周大人一死不要緊,可再帖進去四大鎮士兵,導致京城空虛,那才是千古罪人。

聽到王承恩這麼問,崇禎皇帝狠狠道:“他手頭也有十萬兵馬,未言戰先言敗,哪有這樣的道理?他周某人不是信誓旦旦地要為君父分憂嗎,我倒要看看他怎麼分憂?”

見皇帝有點賭氣的意思,已經摸透他脾氣的王承恩知道不能在說下去了。他的意思是勸皇帝將周延儒的大軍盡數撤回北京,死守不出。可如此一來,等周延儒回城,等待他的將是國法的嚴懲。周延儒素來人品極好,王承恩也不欲致他於死地。

歎息一聲,王承恩抹去臉上的淚水,道:“周大人的大軍不回北京也好,隻要遏住通州要地,高賊就無法打到北京裏來。隻可惜,周大人麾下人馬雖多,能戰之兵卻寡。隻怕守不了幾日。”

正在這個時候,殿外有太監稟報:“萬歲爺,周延儒大人的前線戰報來了。”

殿中君臣都是一楞。

崇禎皇帝冷笑:“他周延儒在通州一呆幾月,裹足不前,能有什麼戰報?呈上來。”

接過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皇帝不屑地扔在地上,對王承恩道;“你看看,你看看,他周延儒還彈劾起人來了。說什麼吳三桂畏敵如虎,從山海關後畏敵不前,一直沒到他那裏去報道。”

揀起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王承恩看了一眼,道:“吳三桂大軍現在撫寧,出關已經數月,可借口軍餉不足,竟隻走了一百四十裏。就算他是烏龜也該爬到了。不但如此,吳將軍還說東北建奴有異動,若走得快了,建奴南下呼應,丟了山海關以東城池的責任誰也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