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新的領地】(1 / 2)

(謝謝“趙無恤2014”、“鸚鵡螺子”、“12.22”、“鐵18劍”、“魅影-冰心”支持。)

白狼山,位於廣成(今遼寧建昌)舊址東十裏,在主峰以西分水嶺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遠看似一蜷臥的白狼,因而得名。此山海拔一千多米,山間雲霧環繞,林密溝深,多有虎狼,易入難出。

白狼山北峰側畔,逶迤綿延的白狼水(今大淩河)浩浩蕩蕩。這是遼西最重要的一條河流,由西、南、北三條支流,彙聚向東,橫貫數百裏,注入遼東灣。白狼水西側的白狼大峽穀,是由西北入遼的必經之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橫亙白狼穀南側的白狼山,便有了非同一般的軍事意義。

西漢時,此地曾屬右北平郡,至東漢時,劃歸遼西郡,公孫度據遼東後,這遼西自然也成為了他的勢力範圍。由於遼西自東漢中期起,就是烏丸人盤據之地,吏治混亂,難以管束。至漢末幽州公孫瓚崛起之後,更是與其勢力範圍右北平郡接壤。其時公孫瓚名震幽燕,公孫度為避其鋒芒,加之遼西烏丸猖獗,便默認此地為遼東、幽州、鮮卑、烏丸之間的一塊緩衝之地。

作為遼東的西麵屏障與戰略緩衝之地,公孫度不可能棄之不顧,但又無法進行有效治理,如此一來,遼西便成為了公孫度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一塊“雞肋”。

如何處理這塊雞肋,委實令公孫度大傷腦筋,為此糾結了好幾年,直到馬悍與漢戈部的出現,才讓他看到一絲署光。公孫度采納了最器重的兩個心腹謀士:遼東治中從事掾陽儀與主簿柳毅所獻之驅虎逐狼之策,很慷慨地拿出了一個騎都尉與一個白狼城,拉攏馬悍。

公孫度的目的再明顯不過,就是把馬悍與他的漢戈部當成一根楔子,釘在遼西這塊名義上屬於他,但實際卻是失控的土地上,為他將來真正掌控遼西,埋下一支力量。

這個辦法公孫度早就想到了,隻是他的部下沒有一個能勝任——開玩笑,北拒烏丸王蹋頓,南扼白馬公孫瓚,這得要多強大的力量與聲望,就算是他公孫度,也未必夠份量。所以空有良策,卻缺乏良將,再好的計劃,也隻能擱置。

公孫度之所以看重馬悍,倒不是說他認為馬悍能扼製白馬公孫,而是馬悍在鮮卑人與烏丸人當中的巨大影響力。在三國這個名聲重於一切的時代,有時一個人的影響力,就足以頂一支萬人大軍。

給一個騎都尉的官職,加一座小城,提供一些錢糧,就能籠絡一支強悍的騎兵,在遼西打下楔子,這筆買賣太劃算了。公孫度隻要腦袋沒被驢踢,斷不會錯過。

公孫度開出的條件很優渥:漢戈部首領馬悍為經製騎都尉(所謂經製,就是要表奏朝廷,領取印綬,是朝廷正式承認的官員,不是州郡私下亂封的草頭官),領白狼城守,可自行任命文武輔官,名單報備遼東郡即可。遼東方麵將為白狼城提供軍資糜費百萬錢,每季軍糧萬斛,草料三千石,其餘兵器、戎衣、盔甲、馬匹,按郡兵待遇供應。

而馬悍要做的,則是每逢戰事,須聽從公孫度調遣,漢戈騎兵要做為客軍參戰,是為聽調不聽宣。

彼時三國,象這樣居有半獨立性質的客軍很普遍,諸如劉備之於公孫瓚、臧霸之於陶謙、孫策之於袁術,都是如此。你提供錢糧,我替你打仗,至於我的軍隊,你不能插手,性質類似雇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