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忠人之事(1 / 1)

小人物見異思遷

小人物受人之托卻不忠人之事。發現哪兒更有利可圖,就毫不猶豫地擱攤子走人,甚至不惜出賣老東家的利益,帶走重要客戶、技術和人才。世界雖大,一個人生活的圈子其實很小,對他人缺乏忠誠,再有本事也難有作為。

呂布是一位蓋世英雄,又正好處在一個“亂世出英雄”的時代,隻因缺乏忠誠,最終死於非命。他最初被刺史丁原招至麾下,並受到重用。董卓看中了他的才能,以高官厚祿相誘,呂布毫不猶豫地殺了丁原,並拜董卓為義父,換得騎都尉的高位。後來,天下英雄討伐董卓,正好呂布為漂亮女人跟董卓爭風吃醋,在司徒王允攛掇下,他又毫不客氣地將董卓刺於戟下。

呂布兩殺其主,引起天下英雄忌諱,一有機會就損他一把。幾年過去,呂布混得像隻喪家之犬,不得已投奔弱小的劉備。當劉備與袁術交戰時,呂布受袁術收買,偷襲劉備的後方,使劉備大敗。

呂布惟利是圖、薄情寡義的小人行徑,引起天下英雄共憤。後來,曹操大軍壓境,俘獲呂布。呂布故伎重施,表示降服。曹操雖愛人才,卻不愛亂臣賊子,毫不客氣地將他幹掉了。一代英雄,落得如此結局,也是咎由自取。

在人才自由流動的時代,跳槽並不可恥。但是,像呂布這樣專吃東家式的跳槽,做人太失水準,難成大事。

大人物忠人之事

大人物也會跳槽,但他們不會做出賣老東家利益的卑鄙之事,除非老東家做事違背天理人情,出於公理正義,他們才會反戈一擊。通常情況下,他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即使要離開,他們也會有頭有尾有交待。

徐庶原先決定當劉備的謀士。後來被曹操所逼,不得不離開。在離開之前,他向劉備推薦了更有才能的諸葛亮,並發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因為跟劉備是他自願,跟曹操是情非得已。他忠於自己的選擇。

忠人之事的人總是受歡迎的,哪怕他曾是自己的敵人。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曾建議李建成殺掉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後來,李世民奪得帝位,魏徵也被收編。一次,李世民問他:“你以前為什麼挑撥我和建成的關係,還勸他殺掉我?”魏徵坦率地說:“過去我為建成辦事,心裏隻有他一個人。現在我為您辦事,心裏也隻有您一個人李世民很高興,對魏徵信任有加,魏徵也表現得忠心耿耿。

忠誠是天下任何老板欣賞的,不忠則是天下任何老板忌諱的,隻要做一件不忠之事,名聲可能臭一輩子。大人物深明此理,所以他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走遍天下都會受人欣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