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看重自身技能
每個人都有多項才能,但小人物比較看重自己的專業才能,比如在學校學的什麼專業、在社會上學的什麼技藝,他確定自己的事業方向時,就將視點全放在相關的行當上。實際上,這項專業未必是他最擅長的,這個行當也未必是他感興趣的。比如有些人天性擅長跟人打交道,他根本用不著接受專業訓練就能成為一個很不錯的推銷員。但他受專業觀點束縛,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嚐試做推銷員。
小人物在實際工作中,也強調專業知識而少變通。比如,不少在學校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抱怨公司的管理落後,抱怨經營理念過時。他們卻不知道,任何專業知識都隻是應用工具,與環境適宜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小車雖然先進,在城市的街道跑得很好,到了山溝溝裏,還不一定有毛驢跑得好呢!同樣的道理,大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也不一定在小公司行得通。小人物不考慮具體環境,難免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就像一句古話講的:書生之見,不足為用。
大人物順應他人需要
大人物將自身才能看成工具,而不是某種身份或資曆。他們隨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來運用自己的工具。
古時有一位年輕書生,博學多才。他聽說秦王誠聘各國人才,正好他在本國不受重用,就去秦國應聘。為了顯示學問,他帶著十幾車書,浩浩蕩蕩來到秦國。他的奇特舉動引起秦王關注,很快安排他來麵試。
麵試時,年輕人大講孔子的“仁道”,並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顯示他對這門學問已有很深入的研究。沒想到,他講得條條是道,秦王卻呆坐在那裏,差點睡著了。年輕人估計秦王對“仁道”毫無興趣,就識趣地告辭而去。
過了半個多月,年輕人又得到一個麵見秦王的機會。這回他改講孟子的“王道”。隻可惜秦王對這門學問也不感興趣。年輕人再次告辭。又過了一個多月,年輕人第三次去見秦王。這回他改講韓非子的“霸道”,即法家依法治國的那套學問。這一次,秦王時而凝神靜聽,時而擊節歎賞,很顯然,這套學問正對他的胃口。
不久後,秦王即重用這位年輕人,授命他對秦國進行改革。這位名叫商鞅的年輕人,憑借自己的才智和決心,演繹出一段百世流芳的曆史——“商鞅變法”。
了解他人興趣的能力,是人生成功的最大能力,無論從事任何行業都不例外。大人物懂得從他人的興趣出發考慮問題,永遠不乏成功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