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隻顧自己成功
有一位男士,從小成績優秀,考試總是班上頭一名。大家都誇這個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出息,隻有他的班主任搖頭表示,這個孩子將來不一定有出息。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競爭心理太強,而且比較自私。同學們有不懂的問題想請教他,他要麼置之不理,要麼敷衍應付。因為他不願為別人花時間,他擔心別人超過自己。
老師勸他:“全國有幾百萬考生,你的競爭對手不是你的同學。而且幫助同學並不會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在給同學講解問題時,也會加深你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對老師的話,他置若罔聞。後來他考上一所著名大學,畢業後供職於一家大公司。正如老師預言的那樣,十年過去了,他並未表現出有出息的樣子。因為他老是將身邊的同事當成競爭對手,沒有合作意識也沒有合作能力,他從不跟同事分享信息和經驗,他的人際關係很糟,工作也沒有起色。很多專業知識不如他的人都升職了,他卻總是得不到重用。
小人物並非都是沒有能力的人。他們的問題是,隻追求自己的成功,不管別人成功甚至不希望別人成功。所以他們不能將自己的能力跟團隊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獲得升華。
大人物協助人他成功
大人物知道,隻有優秀的團隊,沒有優秀的個人。處在一個失敗的團隊,個人再優秀,也是失敗者。所以他們不僅考慮自己的成功,也要考慮如何幫助他人、幫助團隊獲得成功。
台灣“塑膠大王”王永慶剛成立台塑時,由於島內需求量小,公司生產的塑膠粉大量積壓。王永慶打算成立塑料加工企業,以解決塑膠粉的出路,卻由於沒有這項技術而難以實施。
一次,王永慶在飛機上巧遇一位在日本辦玩具廠的美國商人卡林,雙方很談得來。他邀請卡林去台灣辦廠。卡林頗有顧忌,一來資金不足,二來對台灣的情況不熟。王永慶表示:資金由我出,關係由我疏通,利潤歸你得。
別人投資自己賺錢,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卡林豈有不答應之理?過不久,他就在台灣辦了一家塑料玩具廠,而且辦得很成功,能消耗台塑20%左右的塑膠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台塑產品積壓的問題。
大人物協助他人成功,主要是他們從不嫉妒別人的成就。隻要對自己有好處,不怕別人同時得到好處。正如管理專家柯維說:“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生存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這正是一種大人物的境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