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用固定眼光看問題
小人物從現象中得到某個印象,然後執著於這個印象,卻不知世道人心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直到巨變來臨,才愕然驚覺:為什麼那件事一下子變糟了?為什麼那個人一下子變壞了?其實,變化早就在悄悄發生,隻是他們渾然不覺罷了。
一位年輕人,在一家很不錯的公司打工。起初他謹言慎行,幹得很賣力。一次,他不小心犯了一點錯,提心吊膽。老板寬厚地一笑:“不要緊!以後注意點兒就是了又一次,年輕人遲到了,老板也是寬厚地一笑,說“沒關係”。年輕人覺得老板好說話,對自己也不錯,頭腦中鬆了好幾根弦,時不時遲個到犯點兒小錯。幾個月後,他被老板突然炒掉了。年輕人莫名其妙,懷疑有人打小報告。事實上,犯一次小錯可以原諒,次數多了,就足夠炒魷魚了,哪用得著別人打小報告?
一位女孩與大學同學熱戀。她愛他也知道他愛她,就嫁給了他。婚後,她覺得反正丈夫是愛自己的,而且已經結婚,在衣著打扮和說話方式上就漫不經心起來。有一天,她發現丈夫有了第三者,頓感受了欺騙。因為他曾承諾“愛她一輩子”。其實,丈夫未必欺騙了她,因為他當時是向一個自尊自愛的女孩作出承諾,而不是現在這個慵懶隨便的婦人。
大人物用變化眼光看問題
大人物根據人情事理來推斷事情的趨勢和人際關係的變化,所以他們能準確把握其實質,而不被表象所迷惑。
古時趙國有一位官員,犯了過錯,害怕被國王懲罰,打算逃到燕國去。他的幕僚提出質疑:“你怎麼知道燕王一定會歡迎你呢?”
官員說:“我曾陪同國王和燕王在邊境上會談,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對我說:‘願意結為朋友’
幕僚說:“當時你受到國王寵愛,所以燕王想和你交結。現在你是犯罪逃亡,燕王害怕得罪我國,勢必不敢留你,甚至會把你抓住送回來。你不如主動去向國王請罪,這樣或許能僥幸獲得赦免
官員聽從勸告,果然得到了國王的赦免。
這位幕僚後來成為高官,他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藺相如。他跟廉頗一起成為趙國政壇的兩大支柱。
大人物都知道,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人際關係。他們的處理方法是:因變應變。在他們眼裏,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如有必要,他們隨時可能向昔日的朋友宣戰,也隨時可能跟昔日的仇敵握手。總之,他們試圖左右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