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克服對慢的恐懼(1 / 1)

小人物急於求成

小人物做任何事,要求馬上見到利益:學技術要求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於是他們隻能學到一點兒雕蟲小技;謀職希望三個月即受重用,從不考慮自己是否值得重用,於是他們永無受重用的機會;做生意夢想當年就發財,從不考慮基礎是否打牢。假如他們僥幸沒有做垮,也隻能賺一點兒蠅頭小利,勉強維持生活。

對小人物來說,任何需要三年以上才能見到成果的事情都是難以想像的,所以他們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條捷徑,省略辛苦練習的過程,並且比別人更快地實現人生目標?他們最後找到的捷徑是投機取巧和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他們的理論依據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比如做生意,為了讓商品更快賣出去,他們搞欺騙宣傳,以花言巧語引誘顧客;為了讓錢更快賺進來,他們以次充好,追求暴利。最後,他們發現,原來他們運用的隻是一種更快破產的方法。

許多外國專家評論,一些中國人突擊能力很強,可惜恒動能力不足,這就是急於求成造成的。

大人物精雕細琢

大人物的事業都體現了一種時間的震撼力,他們對自己的目標就像教徒對自己的宗教一樣虔誠。請看一組數據:司馬遷寫《史記》,13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27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28年;哥白尼寫《論天體運動》,30年;歌德寫《浮士德》,58年……

也許有人認為,時代不同了,現在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其實大人物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們同時知道,更快隻能靠更多努力實現,除此之外別無捷徑。好比蓋房子,無論怎樣求快,一磚一瓦也不能少,一道工序也不能省略,否則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存在安全隱患。

比如,麥當勞公司在決定是否投資中國時,用了三年時間做市場調查:了解中國人的口味,了解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了解哪些地方客流量較大,了解中國的各項企業政策……。他們知道,方向正確永遠比跑得快重要。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提出“自來水經營哲學”,追求商品優質低價、人人用得起。他知道,更快賺錢的關鍵因素是銷售數量而不是利潤率。

大人物在常人忽略的地方花費了大量時間,卻能平穩地向目標前進,所以他們能比普通人更快地獲得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