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節 輪回(1 / 2)

新娘子之事隻是一個小插曲,對陸家的查抄繼續有條不紊的進行,陸府實在太大了,盡管張清帶過來的警察和軍隊加在一起將近二百人,要想將陸家的財物清點查抄完畢,也非一天可以辦完。

當晚,陸府燈火通明,陸家用來辦喜宴所采購的蠟燭等物正好用來給查抄的人員照明,從外麵望去,整個陸家大院紅彤彤一片,若是不知情之人望見,恐怕會誤認為陸家依然還在辦喜事。

隻是與陸府同處一鎮鎮民心中卻是滋味難明,陸家之事全鎮早已經傳開,陸家並非暴發戶,根基深厚,一直以來都是鎮上龐然大物,在鎮上存在上百年,在普通人心中,陸家就是鎮上這片天的主人,雖然陸家一向霸道,鎮上早有人對此心存不滿,隻是突然之間天塌了,惶恐之情更多於興奮。

花了整整四天時間,漢軍才對陸家的財物清點完畢,其中現銀七十餘萬兩,糧食三萬五千餘石,良田五千多畝,房屋三百餘間,店鋪一百餘間,珠寶、古董二百餘箱,綢緞、貴重藥材、木料、家具……林林總總,合起來價值四百餘萬兩。

除陸家外,另外在名單上的十九家也同時被查抄,這十九家中,有兩家財力不下於陸家,其中一家比陸家還要富裕,漢軍合計查抄的財富達二千七百餘萬兩,其中現銀五百餘萬兩,即使是發賣後有所折扣,預計也不下二千萬兩。

對眼下的大漢來說,二千萬兩,合計三千萬銀元的收入依然是一筆大財,漢軍收入雖然年年增長,隻是今年又是打仗,又是救災,還要進行建設,財力自然是越雄厚越好。

查抄這二十家晉商,獲得大量財力隻是其中的好處之一,另外的好處就是大漢朝廷在山西威信驟然增加了許多,人或多或少是一種犯賤的生物,商人更是如此,經過漢軍初入的惶恐後,眼見漢軍軍紀嚴明,態度和善,許多人反而以為漢軍太過軟弱,對於漢軍的法令也逐漸陽奉陰違起來。

尤其是那些捐贈過大筆錢糧的商人眼看其餘人毫發無損,也開始後悔,這次二十家晉商突然落得抄家,全家發配到海外孤島的命運,在晉商中頓時掀起一股驚濤駭浪,原本覺得自己吃虧的商人都大感慶幸,對大漢的各項法令再也不敢等閑視之,而一些沒有受到宴請的商人也主動向官府靠攏,強烈要求捐贈大筆錢糧用於救災。

隨著商人陸續的捐贈,漢軍的錢糧再次得到充實,雖然還需要從外麵運糧進入,不過銀錢大為富餘,山西的救災已經完全不用漢軍再額外掏錢,商人的捐贈就足夠應付。

在對晉商進行整肅時,其餘各地的漢軍也頻頻傳來捷報,奕忻已死的消息傳開後,對西南各省產生了極大的震動,西南各省督許多都是剛剛才決定效忠西安朝廷,轉眼之間就傳來西安被破,剛剛登基的大興皇帝棄城逃走,半路被漢軍追擊,慌亂中墜馬而死的消息,頓時讓督撫們愕然,隨即沮喪不已。

到了此時,哪怕最樂觀的清軍大員們都知道,滿清滅亡已經成為定局,唯一的問題就是大家願不願意同滿清陪葬。

在這種情況下,陝西各地的清廷官吏紛紛主動向漢軍投降,往往漢軍還沒能到達,當地清軍已經將旗人官員斬殺,改換旗幟。

陝西鳳翔府,漢時稱陳倉,唐時改為扶風郡,明時因為傳說有人看到鳳凰在此翩翩飛舞,故更名為鳳翔,清承明製,故一直稱為鳳翔府。

鳳翔府是陝西除西安外第二大府,下轄七縣一州,漢軍攻下西安後,因為各軍一心追擊偽帝奕忻,一時顧不得派人收取,奕忻死後的消息傳來,知府王炳勳馬上率綠營全軍反正,將城中旗人官員斬殺,更換旗幟,派人向漢軍請降。

不過,城中的氣氛卻沒有放鬆,反而更加緊張,陝西是西北最重要的省份,清廷在陝西設西安將軍府,而後又多次以陝西為基,展開對西北的征伐,因此陝西一省居住的滿人非常多,僅次於關外、北京、江南數地,全省旗人加起來高達十餘萬人,鳳翔府作為陝西第二大府,居住的滿人自然也僅次於西安,加起來有上萬人之多。

綠營上下反正後,即擔心不被漢軍接受,又擔心城中滿人反撲,官兵心中壓力可想而知,王炳勳更是著急上火,夜不安寢,此番反正若是得不到漢軍的接受,雖然未必要死,可是若被貶為苦力的話,以他養尊處優的細皮嫩肉,還不如先找根繩子吊死,省得受罪。

“大人,何不將城中旗人全部斬盡殺絕,即可以不用擔心旗人反撲,又可以向漢軍表明我們與韃子誓不兩立的態度。”一名幕僚向王炳勳建議道。

“全部殺絕,這可是上萬人。”王炳勳被幕僚的建議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