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昆曲老名士(2 / 3)

初次見麵,並不如外界所說的“古板嚴肅,難以接近”。幾句話過後就可以無拘束地交流了。

顧老指著北京來的昆曲的追隨者說:你看看,他們都是時尚的青年!

果然,穿著牛仔,寬袖,露背或者是超短裙的,都有。

台灣客人說:前衛人士看昆曲。

還有一句:最好的昆曲演員在大陸,最好的昆曲觀眾在台灣。

千萬不要把種豬吃掉

就蘇州昆劇,顧老寫了本書《艱難曲折的曆程》,還寫了《昆曲衰落的思考》。他說,我養豬,他們吃肉,但是,千萬不要把種豬吃掉!遺產就是遺產,創新就是創新,不能混為一談。

現在花很多錢,搞的是“非藝術”。保護就是保護,不能亂改。美到極致的昆曲藝術,怎麼“創造”也不可能“創造”出來!

現在是拿政府的錢,編戲,演員和導演都有份,“先富起來”,然後活動,去拿個什麼獎……

不管給多少錢,我不幹!我從來不在昆曲上拿一分錢。包括《長生殿》,我導演,也沒要一分錢。我不是吃昆曲。

這邊寂寞無比

2008年9月30日,國慶長假的第二天,觀前街滿眼都是人,潮水般這邊湧過來,那邊推過去!南腔北調的遊客,把個偌大的觀前街擠壓得小小窄窄,仿佛眨眼間馬路就變成了羊腸小道!家家客滿,店店超員。百姓度假,商家大樂。所有的商店都是人頭濟濟。

觀“錢”(前)街隻管數錢便是!

與觀前街的熱鬧截然相反,昆劇傳習所裏卻是冷清得出奇。

沈德潛老人塑像靜靜地坐著,“老名士”目光炯炯,穿透時空,笑人間繁華如夢,又敬人間寂寞如許——

七個老人,在傳習所的裏間,開會。

既然放假,又是長假,總得讓人們無牽無掛地休閑啊!所以,即便在被認為是全世界開會最多的中國,現在節日長假也不開會了。

可是,現在,當我麵對傳習所幾位老人的會議時,卻肅然起敬了——

他們正在商量,如何利用忠王府這塊陣地演出昆曲劇目。

說話的正是顧篤璜,他說,從10月6日開始,周二至周日,能不能天天演?我們不去,上海(昆劇院)會來,他們條件好。關於演員,要自願,不能勉強。排一下,能參加的有幾個,可以做工作的有幾個。等等。

“我們白天演出,不收門票。晚上賣票。觀眾看中的是我們的傳統,不是看海派!”

覺得沒有太多把握,“承”字輩要碰頭,傳習所秘書長薛年椿就希望顧篤璜能去說說,顧說不一定我說了就有用。現在人是有的,就是不一定肯參加。最後答應去說說。

為了昆曲?何必“昆曲”?!

“甚至不能寄希望於昆曲從業人員!”

突然冒出的這句話,令我感到震驚。

“正宗的昆曲正在流失。這是文人欠的一筆債!”

我又不解。

顧篤璜說,沒有把藝術傳給藝人。

關於青春版《牡丹亭》,顧說,最早是他提出來的。古兆申給浙江寫了個本子,演出以後,不怎麼理想。我請他(古兆申)來蘇州。他來了,就去拉白先勇造勢。白先勇一來,古兆申自己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就退出了。

古兆申是很有藝術的。藝術隻能意會,不能言傳。

白先勇宣稱:原汁原味,隻刪不改。因為是古董,隻能欣賞,不能損傷。實際上,不可能,損傷很多!他們以為,這樣改了,接近觀眾了,他們不知道,觀眾是要培養的。真正的昆曲觀眾是要用最高標準來培養的。

這樣做,其實是自己喪失信心了。對民族,對文化喪失信心了!否則就不會這樣做(改)。我們常聽人說,你看看,中國人阿弄得好?!說了多少年了。要使中國人樹立信心。

為了昆曲?

“何必‘昆曲’?!”

可以創新,但不能改造

顧篤璜承認,《牡丹亭》會有人去弄,反對也沒有用。領導有錢,有人,允許這樣做。“但是我告訴他們,得不償失!”

他說,這樣絕不能代替遺產保護。昆曲的價值是古人創造的,不是今人創造的。古建築,修舊如舊,現在又講修舊如故了。我不排斥這樣做,但是,保存和創新是不一樣的。就如美聲歌唱家,和流行歌曲歌唱家,都需要,不能互相排斥;交響樂要,搖滾樂也要,但不是把交響樂改成不倫不類的搖滾樂!

可以創新,但不能改造,不能替代。

青春版《牡丹亭》是“借”傳統說現在,是昆曲的“改造”。“隻不過是把古建築的門窗換成了鋁合金。”

《牡丹亭》藝術上的成敗得失,可以討論,有些要留給後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