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之“源”(1 / 3)

要更好的人才出現,更好的夢出現,國家需要提供一個寬鬆、開放的大環境。夢實現得越好,國家也才會越來越強大。

——賈平凹官員小記

繆學為,身份: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州市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

2008年秋,蘇州市委宣傳部組織文藝家采風,其中有湖南一站,這時我正在采寫《昆曲之路》,考慮到可以順便去湘昆,就報名參加了。

那天飛到長沙,才落地,我對帶隊的繆說,我要請假兩天。他很奇怪:叫你出來采風的,請假做什麼?

我猶豫了,說還是不說?因為這事除了家人,一概不知,最後還是說了實話:我寫昆曲,要去湘昆采訪。

這麼說,隻是證明我請假的理由正當。沒想到他立刻就說,這個題材好,我們要資助你。

反應這麼快,這麼明確,這麼幹脆,出乎意料!

《昆曲之路》出版後,他積極宣傳、推薦,蘇州市委、市政府2010年春節團拜,還把此書作為“禮品”送給所有與會者……

昆曲,為王選送行

下麵要說一個“大”官: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選。

2006年2月13日,王選離開人世。

春寒料峭,悲風蕭蕭。在吊唁人群中,有來自北方昆曲劇院的四十多位昆曲人。一朵白花三鞠躬,哀樂低回送王選。白花幻化成了美麗的蘭花,哀樂幻化成了近似昆劇《玉簪記》“秋江”那樣的傷心離別……

3月1日,全國政協京昆辦公室在政協禮堂舉行了王選追思會。

王選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怎麼戲曲界對他如此深情、如此懷念?

王選不僅是“當代畢昇”、“漢字激光照排之父”,同時還是戲曲界的摯友,他為京昆事業做出過鮮為人知的傑出貢獻!

王選與昆曲有緣。自打四五歲開始,每逢周末的晚上,父母就帶他和哥哥姐姐們到上海黃金大戲院、天蟾舞台去看戲。天長日久,他們兄弟姐妹都喜歡上了京昆,開始學著唱,王選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唱得有模有樣了。之後王選在科學研究上不斷攀登高峰,對京昆戲曲的愛好仍一如既往。

2001年,昆曲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並沒有引起國人普遍重視,報紙隻是在某個角落發了個豆腐幹大小的消息。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時任昆山文聯主席的筆者,請文化館朋友拉了一條橫幅以示慶賀,隨即就被責令扯去。而在同樣的地方,其他內容的更大的橫幅照樣掛起來……

王選是最早認識並付諸行動的官員之一。

2003年,京昆室的第一次主任會議就決定了對全國昆曲院團進行考察,正是在王選的具體領導下,對全國昆劇六團一所做了全麵調查,結果發現,“八百壯士”就剩下六百多,青年演員的工資隻有七百元錢,許多優秀演員都走了,“情況非常淒慘”。北京大學教授、京昆室的副主任葉朗委員執筆寫了報告,王選直接把報告呈送給黨中央和國務院。

三天之內,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批示。多少年積累的問題在四天之內得到了解決:國家每年撥出一千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昆曲。

全國政協成立五十五周年,王選親自帶領京昆室主辦了全國昆曲劇團進京展演,僅演職員就有一千多人,工作非常繁忙。演出後,他還與各昆劇團的演職員見麵、暢談。

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時候,兩位政協委員和上海昆劇團要求到北京演出昆劇《桃花扇》,這本來是文化部安排的事情,可是王選千方百計地通過大會秘書組,建議並安排了這場演出。

2004年,王選主持編選了《中國昆曲精選劇目曲譜大成》,彙集了全國昆劇院團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演出的七十部優秀劇目。王選親自撰寫了這部曲譜的序言。在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和全國政協成立五十五周年的時候,舉行了《中國昆曲精選劇目曲譜大成》的首發式,六百年的昆曲藝術通過文字和曲譜的形式得到了比較全麵的保護。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難怪,昆曲人常說,王選是昆曲界的大功臣!

昆曲,為王選送行。

昆大班是一個傳奇

2012年8月,第五屆昆劇節上,有一個拜師儀式。這是文化部傳承昆曲的一個重要舉措。全國十一個國寶級藝術家正式收徒。其中北昆、浙昆和江蘇省昆各一名,其餘八人,都來自上海“昆大班”!

昆大班是一個傳奇,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跡。

1978年2月1日,“文革”後的上海昆劇團正式成立,首任團長為俞振飛,劇團彙集了“七梁”(華文漪、計鎮華、蔡正仁、嶽美緹、梁穀音、劉異龍、王芝泉)、“八柱”(方洋、史潔華、姚祖福、段秋霞、陳同申、陳治平、張銘榮、蔡青霖),此外還有後來去北昆的蔡瑤銑等,他們共同創造了昆大班的卓越和輝煌。

采訪中,我經常會問:昆大班,怎麼就那麼輝煌、那麼偉大呢?大班的輝煌之“源”究竟在哪裏呢?

當然,一般想象中的原因都是可以說的,可是我總不能滿意。直到有一天,采訪方洋的時候,這位赫赫有名的“大花臉”隨意地也是非常認真地說道:昆大班的成就,和校長周璣璋是分不開的——

“我舉個例子,當時傳字輩老師要拿兩百到三百的工資,當時的兩三百相當於現在的兩三萬哦,那麼周璣璋拿多少呢?他才拿一百多塊。這才是真正的**員。所以我一直講周校長功不可沒。我可以講現在有的幹部自己撈,看你拿得多他還不舒服。所以在紀念俞振飛、言慧珠的時候,我再三提出來,一定要紀念周璣璋,因為沒有周璣璋,就沒有上昆的演員,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上昆演員的成績要歸功於周璣璋的正確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