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園》到《離魂》,行雲流水,美輪美奐。《尋夢》一折,六個唱段一氣嗬成。
如此境界,全憑功夫,全是氣韻。
如此執著,築夢、追夢、尋夢——尋找藝術的天堂,尋找昆曲的夢。
27日下午,顧衛英在中國戲曲學院教兩個小女孩練功,接下來與“春香”排練。就一個穿衣的動作,眼見就排了一二十遍。而在這之前,起碼也排練了幾十上百遍了吧?可是演出前,還是要反複排!
梅花香自苦寒來。
她的老師柳繼雁,一位非常低調的“繼”字輩藝術家說,開始是她教的,後來感覺有前途,就請更好的老師(張繼青)來教。所以,顧衛英“很不容易,今天能在這裏演出”!說到這裏,已經哽咽不能語。
從上海趕來的張靜嫻說,《牡丹亭》是每個學昆曲的人都要學的戲。今天顧衛英演得絲絲入扣,耐人尋味。不容易。我為她叫好!顧衛英無論順逆,從不言放棄,難能可貴。她能有今天,不奇怪,她有堅實的基礎,有感悟,又如此勤奮,無論在舞台上還是在講台上,她的氣息控製得恰到好處,收放自如。
評價相當高了。
最長的“短消息”
2011年7月4日,收到顧衛英的一則“短消息”——楊老師,好久沒聯係了,一切甚好否?你的《昆蟲小語》我一個晚上拜讀了,一口氣甚至看到深夜一點半。也不覺得困倦,反倒感慨不已!或許我們這些昆曲人也不如你了解昆曲界的所有動態,那天在書中跟著先生一一拜訪、賞戲,勝似美餐了一頓!有強烈的願望,昆曲界多一些像您這樣的真愛昆曲的知音與領導,乃是昆曲人的福分。最近我又開始迎難而上,準備8月2日保利的專場,現已進入假期,按照本人的惰性,可趁機好好地休息,我卻無法心安理得地歇下來。於是又給自己一點壓力,再多加一點點動力,艱難勇敢地往前走。無需理解與誇獎,隻是愛戲愛昆曲。在我的概念中,做媽媽是偉大的,但對於一個在藝術攀登期的演員來說是危險的,我卻鋌而走險。因為這是上帝給世上正常女子的命令,誰也無法逃避,我接受,所幸現已脫離了危險,而且調整得很好。做老師是無私的更是偉大的,但對於一個熱愛舞台的演員來說,更是冒風險的。偏偏我又不得不選擇。但我怕因為職業的不同,一不小心把鮮活的藝術化為死水一潭的教條主義。於是乎,我開始努力地呼喚著,一步步走向舞台,仍然要靠近她,依戀她,保持著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我才能安然地麵對一切!這是我收到的最長的“短消息”。讀了頗為感動,可以感覺到顧衛英在“掙紮”中的選擇。離開蘇州到中國戲曲學院做老師,有先生的人脈和安逸的生活,她完全可以輕鬆地“相夫教子”,閑暇時做個昆曲的“票友”便是。這是最舒適愜意的選擇了。可是她沒有。她熱愛和癡迷於昆曲藝術,或者,教學的實踐使她對昆曲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對昆曲的敬畏逼使她在昆曲藝術的天空繼續探求和追尋。追尋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是在藝術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後,再往前哪怕是走一小步,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選擇是痛苦的,因為外麵的誘惑太多,世界的萬花筒讓人很難堅守理想。然而對追求藝術的人而言,選擇又是必須的。於是,我回道——完全理解並十分敬重您的選擇。相信會越來越好!昆曲人也是什麼名堂都有。吃昆曲而非為昆曲者形形色色。世界就是這樣。我也是艱難選擇,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可惜力氣大不了,不過不後悔。顯然,顧衛英的選擇是深思熟慮的,是堅定執著的,她說——我真是有感而發,您的精神打動了我。藝術需要虔誠之心。在這樣的時代,我還選擇這樣的觀念,很傻。但我堅信,隻有這樣才能達到藝術的高峰,我願意艱難地跋涉!不多久,她在保利大劇院舉辦了個人專場。很遺憾我沒能去,但看到了北昆編輯王若皓的微博,內容應該是比較客觀的——還要為顧衛英老師鼓鼓掌,愚意以為,她的綜合素質已經比某些一級演員超過多倍了……
無論唱念還是表演,一點一滴都是在進步的,而且很有上升趨勢,是當今同輩中之佼佼者!往前走,活出自我就好
依我愚見,具備條件而沒有獲得梅花獎的演員不少。即便不具備條件的,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努力,在藝術的道路上苦苦追求和奮進。他們一樣值得尊敬。
2013年4月2日,上午11點28分,突然收到沈國芳的微信——楊老師,最近有緣讀到《蘇州作家》研究您的一卷,您的精神力量令我深為震撼!您的孤獨、**、孤立、獨行讓我聯想到自己,在昆曲藝術中我一名六旦的藝術走向,想突圍就隻能孤獨地去學習,**去完成自己的目標,謝謝您,您的精神將激勵我勇往直前,堅持自我!和沈國芳不曾有過交往,隻知道她是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的扮演者。看過她和唐榮的《送京》後,我曾說了自己的意見。收到這條微信,十分意外,也很感動,想了想,作了回複——“春香”您好!
很意外收到您的微信。您看到的那本資料,該是我以前的小結。之後,我全部精力都在昆曲上了。盡管,至今我還在昆曲門外,但我知道了很多有關昆曲的人和事,往往也會感歎或者感慨:同樣是昆曲人,卻區別很大……
“堅守”是很難的,因為昆曲(藝術)之外的因素太多,表麵上的或者一時的成功也不很難,但是藝術的長久和青春卻需要堅持。
您說的“突圍”,我能夠想象,那是何等的艱難……
不過沒關係,心無旁騖,朝前看,往前走,活出自我就好!想不到的是,“春香”要演《躍鯉記·蘆林》中的龐氏了!從六旦到正旦,不僅是角色上的飛躍,更是藝術生涯中勇敢而不無冒險的跨越。
不久,去蘇州看她的《蘆林》。倘若不是事先知道,我絕對不敢把龐氏和沈國芳聯係在一起的。六旦到正旦,這一步走得紮實,讓人“驚訝”甚至“驚豔”,也感慨:一個好的演員可塑性及突破的空間太大了!
接下來聽說,她在南京大學學習。
2013年11月23日,在南大結業前夕,沈國芳舉辦了一場個人專場演出。
遺憾的是,這天因為走不開,沒能看到“春香”的別樣風采。
後來聽說,專場很成功。
“堅守”,是成功的階梯。
全國的昆曲演員號稱“八百壯士”,沈國芳是其中之一,如果所有的演員都能這麼苦苦追求和突破,昆曲的春天一定會更加燦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