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昳麗喜歡獨處。演完了,就“宅”,獨處,清空。然後焚香,飲茶,撫琴,苦思冥想……
——《戲苑百家》2011年第31期
顧衛英無論順逆,從不言放棄,難能可貴。她能有今天,不奇怪,她有堅實的基礎,有感悟,又如此勤奮,無論在舞台上還是在講台上,她的氣息控製得恰到好處,收放自如。
——張靜嫻飲盡那份孤獨
2011年7月17日,參加紀念俞振飛誕辰一百零九周年活動。晚上看演出前,偶然見到上海昆劇團的沈昳麗。
看過她的《蝴蝶夢·說親》,印象頗深:一身素衣的田氏,情到處,突然亮出一方鮮豔紅亮的絲巾。田氏的內心世界“抖落”得鮮明生動。
沒料到,竟能和她“撞”見。
芳容一睹,唧唧呱呱、大大咧咧甚至瘋瘋癲癲,直令人驚訝不已。
沈昳麗很陽光,也很“宅”。
演出時忙忙碌碌,得便了就尋找一份清靜,一份“宅”意。焚香,品茶,操縵,一個人。
“柏子座中焚,梅花帳絕塵。”
茶香與檀香,嫋嫋沁脾,散發絲絲禪意。
琴聲與心聲,悠悠融彙,恍若隔世神交。
自得其樂,自我陶醉,或者,孤獨地“宅”思冥想?
古琴,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與心靈私語。
姹紫嫣紅,還是斷井頹垣?
高山流水,還是對牛彈琴?
無所謂,無所求。
愛上古琴是一個偶然。《紫釵記·折柳·陽關》,經典的唱段。原先霍小玉彈琵琶,沈昳麗說能不能改古琴?霍小玉不是“秀”,是情深意篤的內心獨白。古琴更能體現此情此景。忽然想到,也是隨便說出,不料竟當了真。古琴減字譜,天書啊。天意所屬,天書也讀。看她這段表演,唱到“鏡裏鸞孤”,一個“孤”字,揪心裂肺,痛徹骨髓。不僅掏空了自己,也掏空了觀眾!
孤獨是藝術的酵母。
沒有孤獨,沒有“宅”,沈昳麗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2010年底,上海昆劇團“跨年反串”,要求演員反串角色。黎安演《驚夢》的杜麗娘,她教的,她說我演林衝,《夜奔》。女怕《思凡》,男怕《夜奔》。男的都怕,何況女的?可沈昳麗知難而上,性格由此可見一斑。找到以演《夜奔》見長的柯軍,“師兄”改稱“師父”了。柯軍一嚇:開玩笑啊!不是,大氣的沈昳麗笑得很燦爛。柯軍無奈收徒。不說扒一層皮,也是累得靈魂出竅!
飲盡那份孤獨……
演出效果如何?
網友稱之為“最不像反串的反串”!
挑戰嗎?沈昳麗跟誰挑戰啊?跟自己過不去嗎?《長生殿》楊玉環有獨舞——霓裳羽衣舞,在翠盤上跳。一般是綢衣團扇。她覺得這樣很難突出楊玉環的大氣華美與高端的“獨”舞境界。就查閱資料,推敲,切磋,琢磨。敦煌飛天也是露了手臂的。和服裝設計師商量,重新設計,手臂多露,裙擺放大,突出旋轉(胡旋舞)的美感。果然,沈昳麗在翠盤上獨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楊貴妃的大美,大孤獨!同時,為其擊鼓的唐明皇(黎安飾),也享受了屬於“孤家寡人”的“鼓”獨境界……
作為觀眾的我,再一次看到了鏡裏鸞“孤”!
有“宅”,有孤獨,才更陽光,更燦爛!
貴妃“佛”意
寫下這個小題,就如那天看戲時,突然閃出這個“佛”字一樣,真也不知道從何而來,又往何而去!
2012年9月13日晚,上昆在蘭心大劇院演出。有沈昳麗和黎安的《密誓》,非看不可的。之前在上昆,見蔡正仁和張靜嫻給他們排戲拍曲,素衣素麵,卻很用心。舞台上會是什麼樣子?
高鐵,地鐵,一站又一站,一程連一程。到了就買票。剩下幾張,趕緊買了。
早早進場,場內多是年輕人。他們喜歡昆曲,或者兼為沈昳麗等人的粉絲。我不是。我隻想看到不一樣的楊貴妃——看多了《長生殿》,見多了楊貴妃,沈昳麗會和她們一樣嗎?
完全的模仿或克隆,是對傳統的誤讀。沒有自己的解讀,傳承也就虛妄。蔡正仁和黎安拍曲,在某些細部和老師俞振飛就不一樣,還說,這樣處理肯定好得多。
盡管有這樣的心態,待到入戲就忘了。隻管看戲。看著看著,突然就從“楊貴妃”的臉上看到了“佛”意!是表情?是神態?是虛無縹緲的感覺,還是潛在的內心?我不知道。我就這麼從她的麵部,從她的眼神和靈魂中感覺到了“佛”的意境!
想到這,我自己都吃了一驚。《長生殿》的戲,影像碟片不算,光在劇場裏,也已經看過四五次了。但這樣的感覺,佛的感覺,卻是突然的也是第一次“發現”。
問題是,楊貴妃怎麼會有佛意?!
楊貴妃受寵,直至“六宮粉黛無顏色”。但楊貴妃已經從愛之“頂峰”的狀態裏感覺到了危機的存在和迫近。《絮閣》一折,正是愛的巔峰狀態漸轉的必然。高力士的勸慰化解了楊貴妃的醋意,卻不可能完全消弭她心中留下的陰影。或許正為這,所以要謀求機會,讓唐明皇與她“密誓”……
山盟海誓又如何?!以楊貴妃之才智,恐怕在“謀求”密誓的同時,已經預感到了不幸的結局,卻又因為囿於愛的沉醉,她無法解脫或超脫,那就必須尋求一種精神的寄托。在佛教盛行的唐朝,楊貴妃把自己置於“佛”的境界,想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愛之永恒在於超越,隻有從朝朝暮暮的恩愛中超脫出來,才是愛情的無窮期!
這就是楊貴妃潛在的“佛”意。
這也暗合了馬嵬坡悲劇的必然。
想起來了,沈昳麗閑時會“品茶,焚香,一個人”。“茶香與檀香,悠悠嫋嫋,散發出絲絲禪意”。
禪與佛相通。
難怪,沈昳麗會體味出楊貴妃的“佛”境!
我帶著滿腦子的“佛”意,匆匆趕往火車站,十點的車已經停止簽票,隻好等十一點的,就給沈昳麗發了條短消息——看你《密誓》,前半似有“佛”意,這發現是前所未有的。
楊貴妃的“佛”意應該在潛理之中的,也是和悲劇劇情吻合的。同理,唐明皇允諾盟誓之後,楊貴妃的得意嬌媚也是合乎情理的。沈昳麗很驚訝,因為從來沒人這麼說,就說我這個人看戲很“特別”。
我知道,我過多感性,不一定準,但無論如何,這是我自己的觀察與體悟所得。
昆曲一絕:蘭花指
2011年12月10日下午,我和友人一行五人驅車直奔南京朝天宮——沈昳麗在這裏舉辦個人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