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關公(1 / 3)

有個誤會,以為昆曲多是文戲,《牡丹亭》啊《玉簪記》啊什麼。昆曲武戲也很出色的。武戲是大梁!京劇的武戲都是移植昆曲的。希望你幫我們呼籲呼籲,走出這個誤區。現在武戲失傳了很多。

——侯少奎武戲被昆劇踢下舞台了

先說一個關於武生的故事。

2011年,紀念蓋叫天逝世四十周年,主辦方安排演出蓋叫天的代表作《武鬆》。

尋遍全國,沒有一個演員可以演出全本!

無奈,找了八個武生演員,才演了全本。

有人說,武戲被排擠到舞台邊緣了。

石小梅聽了說,武戲被昆劇踢下舞台了!

惟其如此,大武生侯少奎、大武旦王芝泉才顯得尤為珍貴。

有個法國名字:andre

2013年11月初,在香港城市大學,赫赫有名的大武生侯少奎說:我還有個法國名字呢!

原來,侯少奎出生那年,天津發大水,他經常發燒,兩腿紅腫。還沒到一歲的時候,有一天肚子突然脹大,中醫看不好,瘦得皮包骨,已經奄奄一息了。父親看看無望,就訂了個小棺材、小壽衣,媽媽抱著整天哭……

絕望之際,有朋友建議,可以請西醫試試。侯家對麵就有個天主教堂,可是侯家不信教,以前也沒有想到西醫可以看病。這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就請了教堂的修女過來,來了好幾個,好像她們都懂醫,就消毒,打針,一針打下去,慢慢就見消腫了,肚子癟下去了!腿上腫塊不消,就開刀做手術,膿水和血水流了兩盆子。之後屋內天天消毒,天天給侯少奎打針,眼見就一天天好起來。

一個月後,完全好了。

一家人歡天喜地。父親就琢磨怎麼報答救命之恩。可是修女不要報答,說,要麼給起個法國名字吧,好讓他將來記住。於是他有了個法文名字:安德魯(andre)。

如今,法國的天主教堂還在,隻是當年救人的修女早已不知去向,想來她們怎麼也不會想到,被她們救活的那個體弱多病差點夭折了的孩子,日後會成為中國昆曲界氣場最大的武生!

侯少奎撩起大腿說,那時開刀的傷疤還在,又說,咱得記住人家,得報恩……

報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有生之年,為昆曲的傳承多做些實在的事。

關老爺給我氣場

2012年第五屆中國昆劇節。

7月1日上午休息。聽侯少奎和唐榮、沈國芳聊天。

侯少奎人稱“活關公”,中國昆劇第一“大武生”。他說,每次演出,好像無形之中就有個神靈在,“關老爺給我氣場!”

與上昆大武旦王芝泉一樣,侯少奎舞台上威風凜凜,生活中倒是個小生性格,像個大小孩。

侯先生說,他前一陣錄了《夜巡》,為了“夜巡”,一頓三十五個餃子改為十個!以前西瓜肚,現在線條板齊了!用g調唱,比小宮調高兩個,“老天爺還沒把我嗓子收回去!”

你們不要學我戲,要學我的心態,學我做人!要以氣帶戲。

我心態非常好,國家養著,為什麼不多演戲多教戲?

團長楊鳳一問他下一步做什麼,他說,《五人義》。說的是蘇州周順昌老爺,清官,與北京魏忠賢為首的宦官不合,魏忠賢派校尉捉拿周赴京問罪。耍哥們義氣的五人打抱不平,將校尉殺死。魏忠賢又派多名校尉來蘇州,捉拿這五人和周順昌。這五人終於寡不敵眾,就義。老百姓收屍,葬於虎丘山。

“來此已是山塘街了!”侯少奎以其獨有的大武生氣勢吼了一嗓子。

好不威武!

“這個戲,南昆沒有,京劇移植過,也沒了。我要演!這次去美國看女兒,帶了本子去,複習,回來就教。”

“有個誤會,以為昆曲多是文戲。《牡丹亭》啊《玉簪記》啊什麼。昆曲武戲也很出色的。武戲是大梁!京劇的武戲都是移植昆曲的。希望你幫我們呼籲呼籲,走出這個誤區。現在武戲失傳了很多。

“以前不收徒弟,現在誰願意我都收,你(沈國芳)願意拜我,我也收!”

差點被逼改行

“文化大革命”,軍代表主政的時候,要侯少奎“改行”,不演戲。

大江東去浪千疊,怒眼圓睜吼如雷:不服從!

門一摔,走了。

這還了得?!

先生念念不忘母親所說:厚道厚道,後麵有道。平時厚道,脾氣很好的,實在也是被逼到牆角了,不反抗就沒路走:不演戲,還有什麼路?

為了抵抗軍代表的“指示”和可能的報複,他鬥膽給當時一位中央領導寫信,並騎車直奔中南海!

門衛攔住。

請轉交。

幾天後,市委書記派人來到北昆,傳達領導指示:一、叫侯少奎馬上回團工作,二、侯老師(父親侯永奎)的病要有專人負責,組織提供一切方便……

就這樣,侯少奎得以繼續在舞台上演出,他的父親生活和醫療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後來**要看戲,指定的幾出戲,其中就有《夜奔》。當時他父親生病,那位領導就把侯少奎叫去試演,並當場決定:少奎,就由你給主席錄像。

留在了舞台,留住了昆曲,留下了“武”美——

2006年,六十八歲的侯少奎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四平山》。京昆兩下鍋,演李元霸。

消息傳出,香港的觀眾都趕來了。

全場爆滿,台下喊“萬歲”!

侯少奎說,我哪“萬歲”?他不是喊我“萬歲”,他是對傳統的尊重,多少年看不到這種戲了,興奮哪!我不能把這個“萬歲”撚到我身上,是給昆曲藝術喊“萬歲”!

這就是侯少奎。

“活關公”和“殘疾閨女”

2012年3月初的北京,依然寒風凜冽。

亦莊開發區,陌生的地名,必須造訪的小鎮。由於建城時避諱,不是按皇城正南正北的構架設計,它表示的方向是斜的,所以即便到了,依然找不著北,暈頭轉向團團轉。

殊不知,今天采訪的對象卻是《送京》中的趙匡胤和《刀會》中的關雲長的扮演者!

一個是未來的皇帝,一個是比皇帝還要神聖的關公!

延擱了將近半個小時,才見到大武生侯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