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3 / 3)

一個是演出,一個是講座。

一個是錄影,一個是錄音。

人老了,藝術卻成熟了。

不能都演,卻可以全講。

錄影錄音,功德無量!

和昆曲結緣

葉肇鑫是做金融的,和昆曲結緣是因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舉辦昆曲講座。退休賦閑的他報名聽課。講課的大都是赫赫有名的藝術家。他一聽就是兩年,一百七十堂課啊,他聽得有滋有味,越聽越是癡迷不舍!

可是,葉肇鑫慢慢發現,聽課的大多是學生,青春年少,用心的並不是很多,恐怕是因為學分才聽課的吧。再就是,他聽出竅門也感覺到了這樣講課的不足之處。他對汪世瑜說,講課看視頻,通俗易懂、容易接受不錯,可是講得太少,不深入,不細致。他設想,能不能像解剖麻雀那樣,用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來講一個折子戲?

這樣就不是一般的講課,而是從專業的角度說戲了。

大師說戲的工程開始醞釀。他和汪世瑜、朱為總、蔡少華一起商量,都說好。

想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困難不少。演員能演不一定會講啊!對一些人來說,說戲比演戲要難得多!演戲演了幾十年,憑的是經驗、感覺還有悟性,說戲則似乎完全是另外的一種藝術。所以有時候,講一堂課,要準備幾個月……

沒有做過,先嚐試著辦吧。他拿出五十萬元,作為先期資金,請幾位藝術家說戲。

2010年1月,侯少奎在蘇州昆劇院劇場說了一出《刀會》。這是北昆的當家折子戲之一,先生說戲,依然有乃父之風,氣勢氣韻都十分到位,“大江東去浪千疊……”一聲吼,聲震屋宇……

開局不錯。葉肇鑫很欣慰。

堅持,挺住

顯然,作為從未和昆曲人直接交往過的葉兆鑫,對“大師”們的了解還是比較簡單的。

實際上,名曰“大師說戲”,說戲者未必都是大師。真正的大師是要通過後人來認定的。如果說藝術家,都還差不多;而藝術家也是“各有千秋”的,藝術是,為人也是。葉先生開始時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複雜——不隻是錢,還有其他。

好在,文化部領導一開始就給予明確的肯定和支持,還和全國各昆劇院團打招呼,在說戲過程中給予方便。這使得葉兆鑫有了堅持下去的底氣。

葉兆鑫堅持了,挺住了。

葉肇鑫是學數學的,他估算了下,做一百出戲,包括人工和講課費,大約五百萬元也夠了,也不能說是“無底洞”吧。

斟酌再三,他決定獨自承擔說戲的所有費用。

雖說不上破釜沉舟,至少也是表明了決心:他將房子做了抵押……

感動藝術家

葉肇鑫的決心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嶽美緹說,他應該有點錢,但是他每次參加《大師說戲》錄影,都是坐火車到深圳,再轉飛上海,為了省錢。但對我們,他總是安排在上海等地接送,盡可能不讓我們擠動車。他既像我們的書記,又像我們的團長、導演、藝術總監。

要辦好“說戲”,錢固然重要,但又不僅僅是個錢的問題,為了組織到優質特色內容,主事者還須投入大量心力——

石小梅在說戲中先後哭了五次!她是沈傳芷的得意弟子,沈傳芷晚年多病,石小梅照顧了三年。沈傳芷辭世前把她叫到床前,對她說,還有一個壓箱底的戲沒有傳,現在我把《連環計·小宴》這個戲說給你。

沈傳芷教完戲三個月後辭世了。

葉肇鑫聽說,三顧茅廬:你要是不說,這出戲就失傳了!

終於,石小梅同意說《小宴》……

大功告成

2011年11月,二十九位昆劇藝術家,一百零九出傳統折子戲《昆曲百種·大師說戲》錄製完畢。

輿論似乎總在聚焦同樣一個問題:這樣的工程,為什麼偏偏是由香港的一位民間人士且是“圈外人”來做的呢?

不需要多說。

二十多年前台灣學者錄製藝術家一百三十五出昆劇折子戲,現在葉肇鑫錄製“大師”說戲一百零九種,說明的是同一個道理:昆曲大美,昆曲屬於全人類,每一個鍾情於中國文化的人都可以做,由“龍的傳人”來做,更是順理成章,無論他們身居大陸,台灣,或是香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我們承擔著共同的使命!

2011年8月,文化部趙少華副部長找到葉肇鑫,在北京萬壽賓館,談了一個多小時。文化部董偉、王文章也都是說戲的支持者。他們支持《大師說戲》的出版,他們表示文化部會用多買的方式,對葉肇鑫的行為表示“肯定和支持”。

有一個細節,說明葉肇鑫承擔了怎樣的風險和壓力:

妻子隻知道他“讚助”了最初的五十萬元,後來得知連家產都抵押給銀行了,哭得不行……

2013年11月2日,在香港城市大學張永珍樓,葉先生向我吐露了他的心聲,他成功的喜悅和自豪,以及他的辛苦和辛酸。

先生剛剛從長沙回來。《大師說戲》由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一百一十片,排成兩排,很精美。封麵有卡片,設計非常人性化。

這是係列之一。

係列之二、之三,總編輯朱為總做旁白、點評,共七百段,每套五本,全文約一百五十萬字至一百八十萬字。分簡體、繁體兩種版本。

係列之四和之五,由張世錚任製作總監,汪世瑜任藝術總監,從一百一十講裏麵剝離抽取精彩語錄、警句、妙句,將近一千段。也出了簡體、繁體兩個版本。

還有第六、第七,內容各有側重。

第八種是外文版,可能要放在美國出版,還沒最後定。這樣做,是“給研究中國文化的人看,不是拿來普及教育的”。

說到所做的工作,葉先生說自己不是英雄,隻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