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麥苗青青(3 / 3)

“對、對、……。咱們先謝謝村委會的幹部們。”許多人向應說。

為了加快進度,王天龍叫閆秀榮幫著崔明軒一塊收。崔明軒點清一把錢喊到:“孫書明,一百元整。”

“孫書明,一百元整,請你把收據拿好。”馮一山說著把蓋有村委會大紅印章的收據,遞到了孫書明的手中。

“程遠理,八十五元整。”閆秀榮喊到。

“程遠理,八十五元整,請你把收據拿好。”馮一山說著把收據遞過去。

……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拄著拐杖,彎著腰緩步走進村委會辦公室的小院子。王天龍快步走過去,雙手扶著老人說:“孫大爺你都這麼大的年歲了,身子骨又不好,還親自來,我謝謝您!”

老人名叫孫道福,是解放前的老民兵、老黨員。直到今天對集體的事仍然十分關心,自豪地說:“天龍啊!你大爺我年紀是大了點兒,但心不老。俗話說,大河裏有水小河裏滿,集體的事我不能落後,年輕的時候當民兵,你大爺我還在縣裏得過獎、戴過大紅花呢!”他三句話不離“戴大紅花”,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的驕傲,更是他的光榮。人生在世一輩子,能留下一段佳話、留下一段自豪和光榮、留下一段津津樂道的曆史,也算不白活——值了。

王天龍扶著他,向排隊的人打著招呼說:“諸位請賞光閃一閃,先叫孫大爺交。”

“行,孫大哥(孫大叔、孫爺爺)您先請。”排隊交錢的人說著閃開了一條路。

孫道福說:“天龍啊!人太多我就不進去了。”說著從兜裏掏出一個發黃的小布包兒說:“天龍,我沒有啥大錢,是平時你大娘賣雞蛋攢下的幾個碎錢,湊個份子,一不要嫌少,二不要嫌麻煩,零票多,不好點。”

王天龍激動的雙手接過來,眼淚在眼眶中打著轉。他控製著自己的感情,帶著顫抖的聲音說:“孫大爺,這哪是錢哪?明明是您老人家的一片心哪!有您這樣的老前輩、老革命支持我們,我們再幹不出一個樣子來有愧呀!我們決不辜負大家的信任和希望,努力為大家辦好事、辦實事,帶好一個無愧於良心、無愧於鄉親、無愧於祖宗、無愧於子孫的好班子。”他說完雙手捧著孫大爺沉甸甸的小錢包兒,在鄉親們的熱烈掌聲中,眼含熱淚向辦公室裏一步一步地邁著。

崔明軒雙手接過來,緩緩地放在桌子上。在眾鄉親們的注目下,解開小錢包兒的紅繩兒,然後一層一層的輕輕地掀開,被封存多年的錢露出了它的真實麵孔。崔明軒一張一張地數著:“一分、二分、三分、……,一毛、兩毛、三毛、……一塊、兩塊、三塊、……,一共是五十八塊六毛九分錢。”

馮一山鄭重地寫好收據,雙手遞給王天龍,他轉身走到孫道福的麵前說:“孫大爺,這是收據,一共是五十八塊六毛九分錢。”說著把收據遞到他手裏說,“孫大爺,你把收據保存好,等麥收後有了錢,我和村委會的幹部們打著鑼、敲著鼓、吹著洋號還你錢去。”

孫道福高興地說:“不用還,不用還,為咱自個兒辦事還個啥?”

馮一山的大兒子馮如暢聽說村委會為打井抗旱保麥收,號召組織籌款的事,二話沒說送來了一千元。他文化水平高,知書達理,對集體的事情和公益事業特別關心、熱心,從不落後。要不是他父親在村裏幹著,早被選上村幹部了。

黨支部委員楊金玉送來五百元。王天龍勸他坐一會,他說家裏有事低著頭回去了,他為自己在村支兩委會上的棄權而後悔。

全村籌款工作進展順利,出乎了王天龍他們的預料。截止到下午五點半,全村共籌款八萬九千七百八十五元六角九分整。

救災如救火。籌款還在進行的時候,王天龍就讓胡占禮給打井隊通了電話,答應第二天早九點前準時到村。籌款一結束,村委們連夜分頭行動,配合四個生產小組的組長召集開會,布置任務,選擇落實打井位置,並準備著打井所需的一切材料和用具。

父老鄉親們一聽說明天就要打井了,高興的不得了。年齡大的把高興掛在臉上,年輕的小夥子們,卻把高興用在腿上,連蹦帶跳地奔走相告。下通知找用具,比幹部的腿跑的還快,一直忙到深夜十二點多,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縣水利局打井隊組織的四盤打井架子如約而至。各組組長立即組織好人員幹起來,十點鍾就正式開了鑽。而造紙廠的汙水釋放出來的股股臭氣,卻被忙忙碌碌的人們所遺忘。

老會計馮一山安排好打井的事以後,根據王天龍的意見把籌款帳目認真核實整理好後,第二天就公布在《沙灣村政務公開欄》的牆報上。按交款的時間順序,一戶一戶地登記在公開欄內。

王天龍3000元;胡占禮2500元;崔明軒1600元;馮一山2000元;閆秀榮2500元;馮如暢1000元;楊金玉500元;……孫道福58.69元;……。

隨著馮一山書寫時所發出的“呎呎”聲,人名、錢數不斷的增加著,而停下腳步矚目觀看的人們越來越多。自建立公開欄幾年來,無論它如何變化著自己的麵孔,卻始終沒有引起群眾的興趣,在群眾的眼裏,它的內容基本上是唱戲的胡子——假的,或者是沒有實際價值的文章、閑話,或是應付上級檢查的*布。因此,人們懶的看它一眼。

今天不同了,誰為打井抗旱貢獻了多少?是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它是一塊試金石,測試著每一個村民對集體事業的關心程度;也是一把尺子,量出了每一個幹部、黨員,為群眾著想的尺度;更是一麵鏡子,好人還是惡人,光榮還是恥辱,都會在它的照射下現出原形。

捐錢不在多少,關鍵是你有沒有為為集體、為社會著想的心靈。濁者自濁,清者自清,一目了然。公開達到了宏揚正氣,樹立新風,激勵上進,鞭撻落後的良好效果,必將為促進民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而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打井的事也進展的十分順利,經過全村群眾和打井隊師傅們幾個晝夜的共同努力,八眼深機井順利下管出水。清澈透明的井水滋潤著幹涸的大地,水到之處,裂開嘴的麥地不斷地發出“噗、噗、噗”的響聲。水過之後的麥田裏,到處向外冒著水泡兒泡兒。枯黃的小麥苗開始直猛起來,慢慢地伸直了腰。幾天前鄉親們那緊鎖的眉頭舒展了,愁容變成了笑臉。

而在政務公開欄的末尾處,不知是誰又寫上了新內容。在“感謝鄉親們對村委會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的下麵,又添了這樣一句話:“村委會的領導們,你們是這次打井抗旱保豐收的功臣。我代表同意我觀點的人,謝謝你們。”落款是,村民。

經過幾個晝夜的澆灌,沙灣村的大地徹底變了樣。綠油油水靈靈的麥苗,在陽光的照耀下,在井水的滋潤下,在全村群眾的辛勤嗬護下茁壯成長著。麥苗青青,一派豐收在望的綠色美景。

不倒翁馮一山也煥發了青春,不僅樣樣工作不落後,還根據王天龍的安排,加班把打井的財務支出情況,清清楚楚地公布在《政務公開專欄》中。除十一家困難戶全部退清外,把餘款按比例全部退回給籌款戶,共計退款:四萬零二百一十七元六角九分。帳麵餘款:零。

帳目的及時公布和退款的實際行動,再一次使鄉親們感到驚歎,對以王天龍為首的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更佩服、更信任了。

打井抗旱保麥收的初步勝利,使百姓高興,群眾滿意。但是,也有的人不痛快,他就是村黨支部書記胡希能。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胡希能大傷腦筋的時候,他和田翠花的偷歡之事,又一次被人逮了個正著。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