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此生何必空餘恨(2 / 3)

透過遠處的窗扉,她才發現書館裏一身素衣,正在讀書的他。或許是在這裏待了許久的緣故,書架上那些哥哥們曾經用過的書,已被他搬到了書案前一摞一摞地擺好。

早春明豔,暖暖的空氣本就會令少女萌生朦朧情愫。此刻,這琅琅的書聲,打動了小淑真懷春的心。

此前,小淑真在她的詩句裏暢想著愛情。薄紗浮動的窗帷前,她也曾手托香腮,想象著自己未來夫婿的模樣。不求他有潘安的美貌,但要有互相酬唱的才情才可以,她這樣想。彼時,淑貞已二八年華,出落得亭亭玉立。心動之後,先前在書中讀過的那些或婉約或豪放或明理或喻事的詩句,就像生了翅膀似的,在她的腦海裏循環往複。在她的幻想中,他需有滿腹才華,還要多情體貼;要有男兒的豪氣幹雲,也要有流浪詩人的綺麗雅致。她還將心目中理想男子的模樣偷偷寫成了詩:

花落春無語,春歸鳥自啼。多情是蜂蝶,飛過粉牆西。——《書窗即事》·朱淑真

她看得太久,書生似乎覺察到了什麼,放下了手中的書,走到窗前伸了個懶腰。

透過湖畔的綠柳,朱淑真看到了他的臉。

有一束青澀的目光相隨,他們便生了心靈的感應。書生看到了遠處的她。此時的她正懷抱書卷,斜靠在廊下,園子裏粉色的桃花夾著飛揚柳絮從她麵前拂過。美得太不真切,仿佛畫一般。畫中的少女一身藕色長裙,頭頂高綰的螺髻上一支碧綠色的步搖輕輕擺動。

這樣突如其來的四目相對使得朱淑真的臉上泛出一抹胭紅。她恨不得拔腿就跑,可不聽話的腳像在泥地裏生了根,怎麼也挪不動。

這一天,朱淑真無心書卷,睡意全無,於是起身來到書桌前,舉起那盞橘色的燈,慢慢鋪紙研墨,將白天看到的那個人,以及那人周圍的景色,和了“碧如天”與“逸似仙”的韻,在湧動的文思中,將“白璧無雙”作為詩句之眼,用“又無緣”等句作結。

一瞬芳菲爾許時,苦無佳句紀想思。

春光雖好多風雨,恩愛方深奈別離。

淚眼謝他花繳抱,愁懷惟賴酒扶持。

鶯鶯燕燕休相笑,試與單棲各自知。

——《恨春五首》節選·朱淑真

緣分如此奇妙,有時眾裏尋他,卻是要一生一世的等待。有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次日,朱淑真醒來時,屋外已是豔陽高照。她理好了鬢,依舊令丫鬟為自己選了身藕色的長裙。穿戴整齊,她決定去那個裝滿書的書館一探究竟。

行至廊下,書館內讀書聲依舊。可朱淑真的腳步放緩了,她尚且待字閨中,書館裏有陌生的男客,她理應有所回避。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她攜著書卷在廊下坐了,但她已經無

心看書,隻顧著想些關於他的事情。他姓甚名誰?為何來此?是偶然借宿,還是其他?朱淑真抬起頭看天。先前透亮的天空和明媚的光,不知何時被厚厚的雲朵占據。最終她還是折了回來。

“欲將鬱結心頭事,付與黃鸝叫幾聲。”

半簷斜月人歸後,一枕清風夢破時。無奈梨花春寂寂,杜鵑聲裏隻顰眉。——《春夜》·朱淑真

若不能與他再次相逢,她便祈求能在夢裏相遇。一麵之緣,他還會記得自己嗎?相思成疾使得原本嬌媚的朱淑真神情萎頓,麵容憔悴。不僅如此,她還有些病懨懨的,全然沒有二八佳人的青春與活力。也不知何時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細雨聲中,院裏的梨花開始凋落。此情此景下,她將所思所想寫就了一首七言絕句。

他是兄長的舊時同窗,一個暫寄於自己家中,將要參加省試的學子。麵對淑真的疑問,兄長還告知她,書生博學多才,詩文俱佳,她可以與之交往以提高詩文水平。

哥哥的幾句話,將朱淑真這段時間的苦惱統統拋散。

書生父母原和朱家是世交,隻因家道中落,朱家又幾度遷移,方才失去了聯係。如今,書生生得儀表堂堂,其家又非凡俗之輩,所以朱父也默許了朱淑真與書生的兄妹相稱。

當晚,朱淑真心情大好,盡管他們還沒有交談過一句,但她知道,他是一塊未加雕琢的璞玉,隻要經過不懈的努力,來日定會在那三年一試的科考中金榜題名。

朱淑真還想到了魏晉才女謝道韞、東漢文學家班昭,春秋魯國人顏回、戰國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他們皆由孔子的勉勵而成長、成材。她相信,隻要努力,自己心中的他,有朝一日也能像展翅的鴻鵠一樣,一飛衝天。

朱淑真這樣想著,一首七言律詩亦從她的筆下一泄而出:“曠軒瀟灑正東偏,屏棄囂塵聚簡編。美璞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謝班難繼予慚甚,顏盂堪希子勉旃。鴻鵠羽丁當養就,飛騰早晚看衝天。”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

——《清平樂·夏日遊湖》·朱淑真

朱家有女初長成,自然提親者不斷。隻是中年得女的父親並不舍得珍珠一般捧在手心的女兒隨便嫁與平常人家的凡夫俗子。書館少年生得一表人才,兩家又是世交,如若他三年苦讀能榜上有名,一切便順理成章,還能省卻了皇城之下“榜下捉婿”的煩瑣,女兒也可以依傍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過安定的生活。

朱淑真生來性格率真,加上父母的默許,還有這難得的知音使然,與書生兄妹相稱的她便常常跑到書館,向這位苦讀的“兄長”討教詩文。而對書生而言,寒窗苦讀本就枯燥乏味,如今有了佳人陪伴,艱苦的時光瞬時變得璀璨無比。他們一起切磋詩文,或揮毫作畫,或結伴出遊,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這日,他們相約結伴湖邊賞荷。

初夏的小荷,早有蜻蜓前來光顧。三十頃湖光山色,碧水連天。帶著隨行的丫鬟,朱淑真與書生在湖畔信步前行。初夏的天,還不及仲夏的炎熱,加之微微的風,讓彼此的心是如此開闊。他們一邊走,一邊朝湖中瞭望著。一朵朵粉色的花苞,或被田田的蓮葉托舉,或嬌羞地藏於葉後。再看身旁的舉目遠眺的小淑真,目若秋水,青翠碧袖在湖光水色的映襯下,仿佛洛神降臨,一時間,書生也有些癡了。

有一雙癡情的眼始終盯著自己,朱淑真也有所察覺,很快低下了羞澀的頭。恰在此時,晴好的天空已換作漫天烏雲,突如其來的豆大雨點打擾了人們的遊興。忙亂的腳步裏,人們紛紛奔跑著找尋有簷的亭台去躲雨。朱淑真的丫鬟並未準備雨具,因擔心小姐被雨淋濕,丫鬟匆匆折了身去,到有傘的店鋪去為小姐買傘。

雨越下越大,忙亂中,他們索性牽起了手,跑向湖畔的涼亭。這愁煞人的雨來得甚不是時候,卻讓朱淑真初次領略到了被一個人牽手的感覺。

男女授受不親!她猛然想起臨行前母親的千叮萬囑。但是,書生溫柔的氣質帶給她的奇妙感覺,卻令她既歡喜又羞澀。對於書生而言,不經意間錯抓了伊人的手,他同樣悸動不已。

亭子裏擠滿了躲雨的人,不免有人對他們的親昵投以異樣眼光,但他們並肩而立,視而不見。雨聲漸止,湖麵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躲雨的人漸漸散去,因在等待丫鬟的傘,他們隻得停在原地。此時,由湖麵而起的風穿堂而過,略感涼意的朱淑真不禁抱緊了雙臂微微顫抖,書生脫掉了自己的長衫披在她的肩上,還用他寬大的臂膀將她緊緊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