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玄機(約844—868),原名魚幼薇,字蕙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初,嫁於李億為妾,被棄。公元866年,出家為鹹宜觀女道士,改名魚玄機。晚唐女冠詩人的代表。
——魚玄機
曾幾何時,大唐已成了女人的天下。武則天、楊貴妃、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皇宮的至高權力,被女人們牢牢掌控著。
從此,人們不重生男重生女。女人,在男權世界也有了話語權。
青春盎然,多麼美好的年齡。
在這樣自由又美好的時光裏,被譽為“詩國的玫瑰”的她,在鄠杜出生了。她的父親是一位很普通的讀書人,也總是幻想著有朝一日功成名就。雖然他飽讀詩書,奈何時運不濟,一次次應考,又一次次失望。終於,數次縣試落第之後,她的父親決定放棄仕途之夢,舉家返鄉。從那之後,他將生活的所有希望都轉向了女兒。
也因為落魄父親的悉心教導,年少的她多才多藝,詩文、音韻、書畫等技藝漸增,五歲的她便可誦詩百篇,七歲出口成章,到
了十一二歲,她的詩名日盛,整個長安城人人皆知……——題記
臨風興歎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
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
紅英隻稱生宮裏,翠葉那堪染路塵。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賣殘牡丹》·魚玄機
飄蕩的衣衫裙袂,裹不住眼角浮華的嫵媚;四散於街巷的胭脂,更洗不盡推杯換盞中的滿世繁華。其實,魚父如此隱退實在不太高明。田園鄉土、山林市井,哪裏不好,非要到那曖昧纏綿、香粉四溢的煙花柳巷裏去?魚幼薇本是一張清雅的箋,純潔如白紙的她可以令人隨意塗抹,尤其是生在煙花柳巷的曖昧之地,汙穢鉛塵似乎可以隨時將她淹沒。
或許是在這種不起眼的拐角之處,魚幼薇那勤勞的母親能用沾滿泡沫的雙手為此處女子漿洗衣服來換取果腹的飯食,而落魄的父親,也可以用他少許的詩文才華,為樓上的女子寫出好聽的曲子。可父親忽略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小幼薇難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煙花巷的常客中,溫庭筠便是其中之一。
煙花柳巷的絲竹之聲中向來是男人們情感發泄的理想聖地。這裏是溫柔的故土,隻要用錢,就能遠離世俗的汙濁與嘈雜。脂粉堆裏有美麗的笑臉和甜蜜的軟語,更有醉人的瓊漿美酒。溫庭筠在這裏流連、尋覓,隻因自己填的詞,可以被光顧的權貴和歌舞伶人們傳唱。
偶然的一瞥,溫庭筠見到了此時僅十歲的魚幼薇,他驚奇的是,她是那樣一身薄衫,輕如紙鳶的樣子,卻已是名滿京城的“詩童”了。
這樣一個小小的女孩兒,怎能作得如此美妙的詩?溫庭筠心生好奇,於是決定考考這個討喜的小女孩兒。他以“江邊柳”三字為題,讓魚幼薇即興賦詩。麵對來人的考問,小幼薇毫不感到窘迫。她雙手托腮,略作沉思,頃刻間,一首詩便一氣嗬成: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麵,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係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賦得江邊柳》·魚玄機
溫庭筠反複吟讀著魚幼薇的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造句、平仄用韻,還是意境升華,都屬難得的上乘之作。讀罷魚幼薇的詩,他露出了滿意的笑。溫庭筠在微微的欣喜中,開始端詳起眼前這個活潑靈秀、纖眉大眼,而且頗有才氣的小女孩兒。身形纖瘦的她,像極了一塊璞玉,隻要稍加雕琢,便可發出奪目的光,溫庭筠在心裏這樣度量著。他到了魚家,看到了破敗的魚家院落,但即使清苦,魚幼薇的房間裏卻堆滿了書。
她有如此天資,又肯學肯用功,即使生活貧苦也未曾放棄讀書。因了這樣油然而生的憐憫,溫庭筠收了魚幼薇為徒,時常出入魚家,教她詩詞音律,一為幫襯,二為指點。
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恩師的搭救之恩,魚幼薇無以回報,便趁著恩師授其學業之際寫下《冬夜寄溫飛卿》的詩,向恩師表明了要以身相許的意圖: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閑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感恩的詩,如泣如訴、情意綿長。這樣的情,溫庭筠又怎會不知。
可是,他縱然才華橫溢,但因青年時代無人管束而劣跡斑斑。他的孤芳自賞、不修邊幅,以及頻繁出入數個歌台妓館的德行,使得同僚紛紛排擠,更過分的是,在一次聚會上,溫庭筠還用桀驁的言語,頂撞了微服私巡的皇帝,雖然是無心的,但從此他的仕途受挫也是可以被預見的了。
溫庭筠的放蕩不羈,以及他們相差甚遠的年齡,讓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如花年紀的魚幼薇,因此這封承載著她感情的信,他久久沒有回複。
雲峰滿目放春晴,曆曆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魚玄機
時光的書頁被慵懶地翻閱著,微風的拂動中,在那一年的仲春戛然停止。這是一個屬於趕考士子的季節。彼時,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剛剛完畢,京城裏還滿是與科考有關的話題。
這一天,魚幼薇與溫庭筠正在城外的崇真觀裏遊玩。喧鬧的人群裏,有一隊新科進士在此留題壁詩。望著士子們意氣風發的神情,同樣希望能有所作為的魚幼薇羨慕不已,但因為自己的女兒身,她卻不能像男兒那樣博得功名,成為有用之士,實在可惜。
想到這裏,她憤然揮筆,在道觀的南樓寫下了有感而發的詩。詩的末尾,她還不忘用自己的本名落款。魚幼薇的美麗本來就令京城的男人垂涎不已,再加上她如此張揚的詩句,似乎是在有意地向人舉薦心有大誌的自己。
這樣的不同凡響和離經叛道,立刻引起了新科狀元李億的注意。
因為彼時的魚幼薇在京城小有名氣,所以李億隻需稍稍打聽便知曉了和魚幼薇有關的一切,所以並沒有費什麼功夫就找到了魚幼薇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