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是為紅顏起,出征故人情(1 / 3)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而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而不臧,我思不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詩經·鄘風·載馳》節選

不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許國。

令人擔憂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此刻,她歸心似箭,乘著飛奔的馬車急速趕往衛國,“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馬蹄翻飛,車輪滾滾,塵土飛揚,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故鄉。

盡管她曾多次勸說哥哥勵精圖治,衛懿公卻始終置若罔聞,如今,故國已經淪陷,埋怨誰都已沒有意義。家鄉正在遭受敵人鐵蹄的踐踏,國破家亡,親人離散,子民危在旦夕,許穆夫人不可能置身事外,又怎不憂心如焚?

臨行前,許穆夫人跪拜於大殿之上,向丈夫行著君臣之禮。一身素衣,兩行清淚,她急切地向丈夫說明了意圖:衛國國小民弱,本來就風雨飄搖。如今狄寇來襲,衛國自然不堪一擊。現在百姓流離失所,她祈求丈夫許穆公能助她一臂之力。

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許穆夫人言辭誠懇,情真意切。大殿之上,許穆公卻是正襟危坐,不發一言。他生性懦弱,比起為夫人報仇,自然更怕引火燒身。夫君的漠不關心,讓許穆夫人在萬分的焦急和無奈中又增了一層深深的恨。她恨丈夫的無能,更恨丈夫的無動於衷。敢作敢為的許穆夫人決心靠自己了。她往馬車上塞滿糧食和衣物,帶著從衛國陪嫁過來的奴婢,毅然朝著故土的方向揚鞭而去。盡管生性懦弱,遇事不敢決斷,但許穆公一直很欣賞妻子的敢愛敢恨。對妻子的負氣出走,他持了默許的態度,他也隻能如此。

再回故土,家國已是慘不忍睹。狄寇已將衛國城池劫掠一空,隻有淇河嗚咽著流淌。整個衛國到處是斷壁殘垣和尚未散盡的戰火。

望著慘遭蹂躪的故園,夫人淚流滿麵。許穆夫人在漕邑會聚起逃難的子民,將帶來的衣物、食物分發給他們,並和幸存的大臣及他們新擁立的君主共商複國之策。

因了許穆夫人的到來,失去了家園的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們在淇水一側,重新安營紮寨,在荒野裏劈山掘土,播種勞作,整飭軍隊……劫後餘生的殘敗之邦,不僅需要重建家園,還得繼續抵

抗外敵。路,還很長。

正在此時,許國的大臣也接踵而至。他們不遠千裏、跋山涉水匆匆而來,不是為支援衛國的重建,而是趕來對許穆夫人橫加指責。

當著衛國臣民,他們一個個趾高氣揚,“身為許君夫人,怎能不考慮對許國造成的不好影響,實乃慮事不周。”“身為一國之母,怎能如此有失體統地在人前拋頭露麵!”“衛國已經滅亡,這樣做徒勞無益。”“這種拋頭露麵的行為,是有失體統、不守婦道。”……甚至還有的人令她停止在衛國的一切活動,快快返回許國。

他們命令的口吻像極了許穆公的口氣。盡管此前許穆公對她的急切返家未置一詞,但是因了國中大臣的指責,本就搖擺不定的許穆公動搖了。

許君不但沒有絲毫的援助,甚至連半句安慰的話語也沒有,許穆夫人憤懣不平。而麵對士大夫的無理指責,許穆夫人怒火中燒,義正詞嚴地駁斥了他們的鼠目寸光和膽小如鼠:“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而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而不臧,我思不。”許穆夫人為了拯救衛國而義無反顧,她要與新君和臣民一道,為國力的恢複努力。強勢的狄族依然頻頻來襲,手段愈加瘋狂。在最無助的時候,她想到了齊國的他。如在黑暗裏摸索了許久之後突然點亮的明燈,如有他的一臂之力,故鄉定能轉危為安。往事一幕一幕,攜著逝去的青春再次浮現在許穆夫人的眼前:無憂無慮的他們曾經在淇水河畔一道遊玩,用帶著溫情言語的錦囊鴻雁傳書……他們因長輩的選擇失之交臂,也因此,成為彼此心中不斷哀痛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