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用陶盤子試試,那個也可以蒸東西的。”

邊說胡氏邊把陶盤子取出來了:“你來說咋弄,我給咱試。”

這下輪到薑可意覺得不可思議了,這也行?

事實證明,不要低估勞動人民的智慧。

胡氏的提議確實奏效了。

家裏也沒有抹油的刷子,胡氏直接用手指沾了油,給陶盤子上抹了一層菜籽油。

這菜籽油還是薑可意在縣裏買的。

除了薑可意,薑家其他人更喜歡吃豬油,香咧!

不過薑可意用她的分成,買了一罐油,其他人自然沒什麼意見。

胡氏按著薑可意說的步驟,給陶盤子裏麵倒了一勺麵漿,再把陶盤子放到鍋中,鍋裏的水早已燒開了,灶膛裏的火苗很旺。

一切進展地很順利,突然聽到胡氏忙慌叫了一聲:“哎呀!”

薑可意的注意力立馬被吸引過去了:“怎的了,二嬸?”

胡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鍋,用手指給她看:“鼓起來了,鼓起來了。這是不是弄壞了。”

她笑著安撫道:“麵漿水遇熱自然會鼓起來,一會會功夫就好了。”

果不其然,鼓起的泡又塌下去了,陶盤子裏的麵皮變得透明,開始鼓泡,薑可意就從鍋裏快速地將陶盤子取出來了,又迅速放在涼水盆裏浸著,這樣一冷卻,麵皮就更好揭下來。

她又麻利地給另外一個陶盤子抹油、倒麵漿,繼續蒸麵皮。

看著透亮地麵皮,胡氏好奇問道:“一會怎麼吃這個啊?”

薑可意翹了翹嘴角:“涼拌。”

又連著蒸了幾張,她就被胡氏摩拳擦掌推到了一旁。

胡氏學著她的手法,蒸起了涼皮。

眼見胡氏一個人就能搞定,薑可意則開始準備拌涼皮的汁水,還有配菜。

醋是她用香料特意煮過了,有一種特殊悠遠的香氣。

而油潑辣子則是涼皮的靈魂,淋上一勺,讓涼皮都裹上一層辣油,看起來鮮紅油亮,吃起來則欲罷不能!

可薑可意找遍了整個縣裏都沒有找到辣椒。

她估摸著目前這個時代還沒有引入辣椒是外來物種。

不過好在有替代品茱萸。

去縣裏找辣椒時,雜貨鋪的老板還特意給她介紹了一番。

這茱萸啊,分為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

單從外形上說,這三種的植株、果實、葉子看起來基本都差不多。

而且它們都有很不錯的藥用價值。

相對於吳茱萸和山茱萸,食茱萸的藥用價值就小了很多,主要用來當辣味的香料。

雖然和辣椒比起來,味覺上還是差了一些,但是聊勝於無。

薑可意把茱萸、自配的十三香、白芝麻混合在一起,然後把燒熱的菜籽油淋到上麵,激發出香氣。

廚房裏立馬彌漫出一股子特殊的香味。

薑可意深深吸了一下鼻子,有一種滿足感,這個香辣味真的是久違了。

現在的時節還沒有青瓜,就是她原來時代的黃瓜。

不過薑家不缺野菜!

家裏現在稍微寬裕一些了,吃食上沒有那麼摳了,不用頓頓把野菜當主食吃。

不過勤儉節約是刻在薑老頭和薑婆子骨子裏的習慣,有他倆給兒孫做榜樣,薑家眾人並沒有因為如今條件好上一些,就不知道姓甚名誰,把尾巴翹到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