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可是韭菜種的人並不多,而且多是自家菜園子種來吃的,不像豬肉和麵粉是長期有的。”
薑可意之所以願意費口舌、羅裏吧嗦地說這些話。
並不是為了顯擺什麼。
有些營銷和品控的點她或多或少懂一些,其他人則完全沒接觸過。
薑家的氛圍很寬鬆,趁著吃飯的功夫,閑聊時灌輸一些,家裏人慢慢就會有這方麵的意識。
學習這種事情,不一定非要抓到課堂中去學,何況沒有這會沒有專門的老師去講生意經。
畢竟這個時代連最基本的教育都還沒普及呢,當然這不是她該操心的事。
何況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且大家在一起討論,也能觸發很多靈感。
“我們收起來會比較麻煩,即使讓村裏人給咱們送到家裏來,可各家種的韭菜品相又不一樣,質量上不好把控。還要受諸多麻煩。”
“大丫這樣一說,確實是。種菜和種莊稼一個樣子,有的人用心照料,有的人撒把種子下去就不管了。”薑老頭是種田的老把式,自然明白這點:“同樣的種子不同的人種出來,收成都不一樣。”
“是啊,要是我們賣了韭菜雞蛋餡餅,生意剛有點起色了,韭菜供應不上了,那怎麼辦?”
當然可以換成其他陷的,做應季菜。
但核心問題還是供應鏈不穩定。
因生產力低下,田地基本都是以種莊稼為主,反正靈山村是沒有職業種菜的人。
更不要提成片成片的大棚菜,反季節蔬菜連想都不用想了,何況也沒有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
“這確實是個問題。”
經薑可意這般一分析,其他人紛紛明白了其中的弊端。
薑可意繼續說道:“再說了我們家裏也騰不出這麼多人手再支一個攤子了。”
“我可以等晚食的時候去賣。能賣一段時間是一段時間吧。”
胡氏想了想,早上不行。不過肉夾饃攤子不到響午就收攤了。
得,二嬸才是全家一心一意搞錢那個人
“那也不成。你又不是鐵打的。錢要賺,但不能把身體累垮了。”
薑婆子第一個出言反對,現在每天賺這麼多她已經很滿意了。
做人要知足常樂。
阿奶說得對,本來早上出攤就很辛苦了。”
愛財也要惜命!
薑老頭點了點頭:“貪多嚼不爛。”
“與其考慮拓展新的買賣,不如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咱們目前的核心業務上,持續打響薑記肉夾饃的招牌!”
“招牌持續打響?”
“嗯,就是一提起肉夾饃,縣裏人想到的就是我們薑記。就算後續有人也賣肉夾饃的話,別人還是認薑記。”
這吃食攤子凝聚了胡氏的心血,一聽後麵有人也賣,她憤憤地道:“誰會這麼不要臉,偷學我們賣肉饃啊?”
“二嬸,這一點根本避免不了。”
薑可意理解胡氏的憤恨,但這是遲早都要麵對的。
“人都是趨利的,隻要賺錢,肯定會有跟在後麵學的。”
這是大實話,滿大街都有賣饅頭的,不可能東家賣了,就不準人家西家賣。
到時候別家要是賣的話,薑家總不可能把人家攤子給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