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1945年10月,莫斯科(1 / 2)

隨著秋天的來臨,東歐的一切都變得更緊張了。自從德黑蘭會議以來,我再沒見過斯大林,我覺得有必要和他見一麵。盡管發生過華沙的悲劇,但在“霸王”行動成功開始後,我感覺和他又有了新的聯係。

在巴爾幹戰場上,蘇聯軍隊正窮追猛打,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已落入他們手中。對於偉大的同盟而言,勝利隻不過是時間問題,蘇聯的野心自然就慢慢滋長了起來。而在過去,我從來沒有在英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關係上,認為需要付出任何特殊的犧牲。

波蘭和希臘的命運也喚起了我們強烈的感情。為了波蘭,我們參加了大戰;為了希臘,我們作出過艱苦的努力。兩國的流亡政府都在倫敦,隻要是他們人民真正希望的,我們就有責任幫他們光複自己的國家。

除了這些關係到整個中歐的重大問題以外,世界性組織的構想也正在我們的腦海中發酵。8月到10月間,華盛頓附近的敦巴頓橡樹園裏,已經召開了一個冗長的會議。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在會上製定了後來著名的世界和平維護方案。

四國一致倡議,讓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加入同一個組織,而這個被稱為“聯合國”的新組織將由一個大會和一個安全理事會組成。大會討論和研究促進及保持世界和平的方法,並向安全理事會建議具體的實施方案。每個國家都是大會的會員國,各自擁有投票權。不過,大會隻能提出建議或通過宣言,並無執行權。安全理事會要調查聯合國各成員國之間的各種爭端,在無法和平解決時甚至可以采取武力解決爭端,這一點與國際聯盟截然不同。

根據這一方案,大會可以討論和建議,隻有理事會才能夠采取行動。理事會的自由裁決不受“侵略”定義的限製,也不受與使用武力以及實行製裁的時間有關的條例限製。

最後,關於安全理事會的理事國,以及理事國應如何行使其重大權力等問題,經過大量討論後確定了下來:“三大國”和中國應為常任理事國,法國在適當時候也可參與,大會應另行選出6個國家參加該理事會,一次任期定為兩年。剩下的問題與表決權有關。雖然大會賦予每個成員國投票權,卻隻能用於研究和提出建議,即便如此,這一權力也很少有實質性的意義。

確定安全理事會內部表決辦法更是困難重重,討論中暴露了“三大國”之間存在的不少分歧。克裏姆林宮不打算加入這樣一個國際組織,他們擔心會被一大批小國的多數票所壓倒,盡管這些國家無法對戰爭進程作出影響,可它們肯定會在勝利時要求平等的地位。我確信,我們隻有處於聯合一致對外的夥伴關係時,才能與蘇聯達成妥善的解決。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注定將會滅亡,然而在希特勒之後,又將是什麼呢?

10月9日下午,我們飛抵莫斯科,莫洛托夫和許多蘇聯高級官員以全套禮儀盛情歡迎我們。這一次,我們住在莫斯科市內,備受關照,起居舒適。我住在一幢精心挑選的房子裏,房子不大卻勝在設備齊全,安東尼住在附近的另一幢。對於獨居這一點,我們都感到十分滿意。

當天夜裏10時,我們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第一次重要會議。隻有斯大林、莫洛托夫、艾登和我出席,伯爾斯少校和巴甫洛夫任翻譯。大家一致同意,邀請波蘭總理米科瓦伊奇克、外交部長羅默先生和格列布斯基先生——一位胡子灰白、頗有魅力和才幹的老院士——立即前來莫斯科。為此,我電告米科瓦伊奇克先生,希望他和他的朋友與蘇聯政府、我們以及盧布林波蘭委員會進行討論。我明確指出,不願參加會談等於對我們建議的斷然拒絕,這將導致我們不再承擔對倫敦波蘭政府所負有的責任。

當時是個商談問題的好時機,我便提議:“讓我們來解決巴爾幹地區的問題吧。你們的軍隊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而我們在這些地方有各種派遣團體和代理機構,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我們不要為了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而意見相左。對於英國和蘇聯來說,怎樣才能做到讓你們在羅馬尼亞占90%的優勢,我們在希臘有90%的發言權,而兩國在南斯拉夫方麵平分秋色呢?”

乘著翻譯這段話的時間,我在半張紙上寫出:

羅馬尼亞

蘇聯……………………………………………90%

其他國家………………………………………10%

希臘

英國……………………………………………90%

(與美國一致)

蘇聯……………………………………………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亞

蘇聯……………………………………………75%

其他國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