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蘇聯人的勝利和華沙的殉難(1 / 3)

蘇聯夏季攻勢是一篇勢如破竹取得節節勝利的故事。在這裏我隻能作扼要的記述。這次進攻以對芬蘭人采取輔助攻勢為序幕。

芬蘭人在拉多加湖到波羅的海之間加深並加固了原先的曼納海姆防線,建成難以攻克的防禦係統。但這時蘇軍的素質和裝備與1940年在此地作戰時已大不相同,因此經過12天劇烈戰鬥後,就突破防線,於6月21日攻克維堡。當天又開始采取軍事行動,掃蕩拉多加湖北岸。月底,蘇軍已將敵軍驅回本土,並恢複從列寧格勒通往英國北極運輸船隊終點站摩爾曼斯克的鐵路交通。芬蘭軍隊在德軍支持下曾作短暫抵抗,但畢竟抵擋不住,於8月25日請求休戰。

6月23日開始,蘇軍進攻維切布斯克與戈梅利之間的德軍防線。在這兩個地方以及博布魯伊斯克、莫吉廖夫等許多城鎮和鄉村,德軍已建立了堅固的陣地,布置了環形防禦工事。但在蘇軍湧入城鎮之間的空隙地帶時,這些陣地便接連受到包圍,並被肅清。蘇軍一周時間內便突進80英裏。接著又抓緊戰機,乘勝前進,7月6日攻克明斯克,將潰退的敵軍封鎖在一條自維爾納向南伸展直達普裏皮亞特沼澤地區的倉促組成的防線上。銳不可當的蘇軍從那裏一鼓而下,將德軍迅速一掃而光。7月底,蘇軍開進科夫諾和格羅德諾,抵達涅曼河。在5周內挺進250英裏後,蘇軍暫時停止行進,在此地休整。德軍損失慘重,25個師覆滅,同樣數量的部隊被圍困於庫爾蘭德。僅7月17日一天,就有5.7萬名德軍俘虜通過莫斯科——誰也不曉得他們將被押向何方。

在普裏皮亞特沼澤地區南麵的蘇軍,也幹得毫不遜色,戰果輝煌。7月13日,他們在科韋耳與斯坦尼斯拉夫之間的戰線上發動一連串的進攻。10天後,德軍全線崩潰,蘇聯人又向西挺進120英裏,抵達桑河畔的雅羅斯瓦夫。斯坦尼斯拉夫、倫貝格和普熱米什爾在蘇軍大舉進攻中淪為孤城,不久即被攻克。蘇聯人乘勝前進,於7月30日在散多梅爾以南橫渡維斯杜拉河。這時蘇軍由於需要補給,暫停前進。橫渡維斯杜拉河被華沙的波蘭抵抗運動看作發動那不幸的華沙起義的信號。

蘇聯人在這次大戰役中所取得的勝利遠不止於此。他們的勝利一直擴展到南麵的羅馬尼亞。直到8月以後,從切爾諾夫策到黑海之間的德軍防線還一直封鎖著通往羅馬尼亞及其普洛耶什蒂油田和巴爾幹半島各國的道路。但由於德軍調兵增援其遠在北麵行將陷落的防線,這條防線被削弱了,並在8月22日蘇軍發動的猛烈攻擊之下迅速崩潰。

蘇聯人由於有海上登陸部隊的支援,迅速打垮敵軍,德軍損失16個師。8月23日,年輕的米凱爾國王率領心腹在布加勒斯特發動政變,使整個軍事形勢發生根本的變化。羅馬尼亞全體官兵一致追隨國王舉事。在蘇軍到達之前的三天之內,德軍有的被解除武裝,有的越過北麵邊界撤退。到9月1日,德軍已全部撤離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軍瓦解,羅馬尼亞被占領,羅馬尼亞政府投降。

保加利亞雖在最後一刻曾企圖對德宣戰,結果還是被征服了。蘇軍揮師西進,長驅直入多瑙河流域,越過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到達匈牙利邊境。與此同時,多瑙河南岸的蘇軍左翼也陳兵南斯拉夫邊境,為大軍向西推進做好準備。這次向西推進將在適當時機把他們帶到維也納去。

7月下旬,蘇聯人的夏季攻勢使他們的部隊推進到維斯杜拉河。各方麵的報告都表明,波蘭在即將落入蘇聯人手中。忠於倫敦政府的波蘭地下軍領導人必須決定何時舉行反對德國人的總暴動,以加速解放他們的祖國,阻止德軍在波蘭境內特別是在華沙本地進行一係列的死守作戰。

流亡倫敦的波蘭政府授權波軍指揮官博爾·科馬羅夫斯基將軍與他的文職顧問在其認為合適的時候宣布總起義。這時候看來時機恰好。7月20日傳來了謀刺希特勒的消息,緊跟著又是盟軍衝過諾曼底海灘的新聞。7月22日左右,波蘭人截獲了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無線電報,下令全線撤退到維斯杜拉河西岸。同一天,蘇軍渡了河,他們的前哨向華沙方向推進。毫無疑問一場總崩潰行將發生了。

博爾將軍決定發動大起義來解放這個城市。他手下大約有40000人馬,儲備了夠打7-10天的糧食與彈藥。維斯杜拉河對岸的蘇聯軍隊的炮聲現在已經可以聽見了。蘇聯空軍從剛占領的靠近首都的各機場起飛轟炸華沙的德軍,最近的機場隻需20分鍾即能飛到。同時在波蘭東部,一個民族解放委員會已經成立,蘇聯人宣稱解放了的國土必須置於他們的控製之下。蘇聯的廣播電台長時間以來一直敦促波蘭人別再那麼小心翼翼,要發動一場反對德軍的總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