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諾曼底登陸、解放巴黎以及德國火箭(3 / 3)

6月13日清晨,恰好是進攻發起日後一周,4架無人駕駛的飛機竄過我國海岸。這是德軍為要對我方在諾曼底登陸成功作出反應,而於進攻發起日緊急發出命令,以致造成時機未成熟的後果。其中之一飛到內思諾耳·格林,炸死6人,傷9人;其餘3架未造成傷亡事故。直到6月15日,再沒有其他情況發生,可是,從這天晚間起,德軍就認真地開始了他們的“報複”戰役。在24小時內,有200個以上的飛彈飛來襲擊我們,接著在其後五周之內,又飛來了3,000多個。

1944年,受到V1火箭攻擊的倫敦(佚名拍攝)

希特勒把這種被我們後來稱為飛彈的武器命名為“V1號”,因為他希望——是有些理由的——這隻不過是德國研究工作所能提供的一係列恐怖武器中的第一種。這種飛彈的發動機是一個設計新穎而精巧的噴氣機,由於它的發動機發出尖叫聲,不久之後,倫敦人就稱之為“無線電操縱無人轟炸機”或“噴射推進式炸彈”。它的飛行時速達400英裏,高度約3,000英尺,攜帶炸藥重約一噸。彈身憑一個磁性指南針以校正方向,而射程則用一具小型推進器加以控製,彈體在空中飛行,就使推進器轉動起來。當推進器轉動次數相當於自發射場所至倫敦的距離時,飛彈的操縱裝置即告鬆開,使彈體向地麵俯衝。其爆炸所造成的損害尤屬嚴重,因為彈體總是在鑽入地麵之前即已爆炸。

這種新的襲擊方式給倫敦市民造成的困難,甚至遠較1940年和1941年間空襲時為甚。人們更是長期感到焦慮不安和緊張。天亮了固然不能解除他們的痛苦,陰雲天氣也不見得使他們能夠安逸些。晚間回家,一個人總不知道他會發現家裏發生什麼事情。而他的妻子整日在家獨守,或同子女們一起,也無法肯定自己的丈夫是否能安返家門。飛彈的這種盲目而不具人格的性質,使得地麵上的人感到束手無策。人們幾乎無力應付這種局麵,根本就看不到自己能夠擊中的敵人。

第二種威脅又接踵而來了。這就是:在12個月以前,我們就已極其注意的遠程火箭,又稱V2武器。

火箭是給予人深刻印象的一項技術上的成就。它的推力是由於酒精和液態氧在噴射器內燃燒,而發展出來的,每分鍾內消耗酒精達4噸,液態氧約5噸。把這些燃料按需要的程度壓入噴射器內,要有一具近1,000馬力的特製泵。而泵本身則係憑一具利用過氧化氫所推動的渦輪機來運轉的。

火箭的控製,是通過回旋器,或者通過噴射口後麵的大型石墨瞄準板上的無線電信號來調整排氣的方向,從而起導航的作用。它先直線上升約6英裏,然後,自動控製器把它掉轉角度,在45°的斜度內,用逐漸增加的速度使之向上飛升。當速度加速至足以達到所需的射程時,進一步的控製是將注入噴射器內的燃料截斷,於是彈體即循一高度拋物線向前飛進,可達到的高度約50英裏,而在距離發射地點約200英裏之處落下。其最高速度每小時約4000英裏,所以,整個飛程所需時間是不會超過三四分鍾的。

在我軍解放海牙這個大部分火箭發射地的前7個月,德軍向英國發射火箭約1,300支……有500支擊中了倫敦……我們感謝我軍在德軍準備就緒發射之前,就已經把火箭逐回到其射程極限的地點。我方戰鬥機和戰術轟炸機持續不斷地騷擾海牙附近的敵方發射場。我們甚至還準備好,如果德方使用無線電控製火箭,就對他們的無線電控製加以幹擾。

這就是希特勒多少個月以來,頑固地寄予厚望的新式武器,以及這些武器為英國當局憑其先見之明、各兵種的技術,以及人民堅忍不拔的精神予以挫敗的全部經過。英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再度用自己的行動,給“大倫敦”增添了一層更大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