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諾曼底登陸、解放巴黎以及德國火箭(2 / 3)

當時已經接掌最高指揮權的艾森豪威爾,決心避免為爭奪巴黎而戰……他決定包圍這個首都,迫使駐防軍隊投降或逃離。8月20日,行動的時刻到了。當時,巴頓已在芒特附近渡過了塞納河,他的右翼部隊也到達了楓丹白露。法國的地下軍隊起義了,警察也罷工了,警察總局已為愛國分子所占領。法國抵抗運動的一名軍官帶了一些關係重大的報告,來到巴頓的總部,周三(8月23日)早晨,這些報告就已送到了勒芒,遞交艾森豪威爾。

勒克萊爾將軍率領的法國第二裝甲師隸屬於巴頓麾下,於8月1日在諾曼底登陸,並在進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戴高樂於同日抵達,盟軍最高統帥向他作了保證,說隻要時候到了——就像早已協商的那樣——勒克萊爾的部隊是會首先開進巴黎的。

當天傍晚,巴黎城內發生巷戰的消息,促使艾森豪威爾決定行動,勒克萊爾也奉命進軍。布雷德利於晚間7時15分將這些指示交給這位法國司令官,當時,他這個師駐紮在阿爾讓當,8月23日發出的這些作戰命令開門見山地用了這幾個字:“任務一,攻占巴黎……。”

勒克萊爾致戴高樂報告稱:“我得到了這樣的印象,即……1940年的局麵正在倒過來重演著——敵方情況十分紛亂,各部隊無不驚慌失措。”這位將軍決定大膽行動,與其征服德軍的集中力量,毋寧避開它。第一批幾個分遣隊於8月24日從朗布依埃出發,向巴黎推進,這批隊伍是前一天從諾曼底開到朗布依埃的。由比約特上校(1940年5月間陣亡的法國第一集團軍群司令官的兒子)領導的主攻從奧爾良出發。

當晚,一支坦克先頭部隊就到達奧爾良門了,9時22分整,開進市政府前麵的廣場。這個師的主力隊伍準備好在次日開入首都。第二天一早,比約特率領的幾個裝甲縱隊占領了巴黎城對麵的塞納河兩岸。到了下午,德國司令官馮·肖利茨設在默裏斯大廈的總部就被包圍了,肖利茨向一位法國中尉投降後,被押解給了比約特。此時,勒克萊爾也趕到了,並在蒙特巴那斯車站建立指揮部。當天下午,馮·肖利茨又被移至警察總局的所在地。4時左右,肖利茨被解到勒克萊爾麵前。這就是從敦刻爾克到乍得湖又回到了老家所走的一條道路的盡頭!勒克萊爾以低沉的語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這回可行啦”之後,他用德語向這個手下敗將揭示了他自己的身份。經過一段簡短、不客氣的談話之後,就簽訂了駐防軍投降書,接著由抵抗運動所屬部隊和正規部隊逐一占領了敵方剩餘的那些支撐點。巴黎城到處沉浸在狂歡的示威遊行之中,人們向德國戰俘啐唾沫,把通敵的奸細拖著遊街,而解放隊伍則備受款待。

就在這時,戴高樂將軍出現在一個推延已久的勝利場麵上。他於下午5時抵達聖多米尼克道,並在陸軍部地址設立了總部。兩小時之後,他在抵抗運動主要領導暨勒克萊爾將軍和朱安將軍陪同下,以自由法國領導人的身份首次在市政府出現於興高采烈的群眾麵前。到處充滿著自發的狂熱的熱情。

盟軍進入法國後,民眾對那些嫁給德國人的女子進行懲罰(羅伯特·卡帕拍攝)

第二天下午(8月26日),戴高樂舉行了正式入城式,徒步從愛麗舍田園大街走到協和廣場。之後,他又在一長列汽車的隨從下,來到了聖母院。那時,有一些暗藏的通敵奸細從教堂內外兩麵開槍射擊,人群當即走散,片刻慌亂之後,莊嚴的巴黎解放奉獻儀式繼續並一直進行到底。到了8月30日,盟軍分頭從多處地點渡過了塞納河。

敵人損失極為慘重:士兵40萬人,其中一半是俘虜,坦克1,300輛、車輛20,000輛,野戰炮1,500門。德軍第七集團軍以及所有奉調前往支援的幾個師全部被我們打得潰不成軍。盟軍從灘頭陣地出擊曾經由於天氣惡劣和希特勒的錯誤決定而有所遲延,然而,那次戰役一結束,所有的戰事就都進行得非常順利,而且我們到達塞納河的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6天。有人批評說英軍在諾曼底戰線上行動緩慢,而且以後的幾個階段,美軍進展迅速,也似乎說明了他們的成就比我們的大。因此,我有必要再度強調指出:這個戰役的全盤計劃是以英軍戰線作為樞紐,而將敵方後備力量引到這方麵去,以幫助美軍的迂回運動。

英軍第二集團軍在原定作戰計劃中,把自己的目標規定為:“保衛美軍的側翼,而由美軍部隊攻取瑟堡、昂熱、南特,以及布列塔尼各港口。”這一目標憑著我軍堅忍不拔的精神,經過艱苦的戰鬥順利完成了。艾森豪威爾將軍完全了解他的英國戰友們的工作。他在正式報告中寫道:“如果沒有英、加軍隊在爭奪卡昂城和法萊茲兩地殘酷凶猛的戰鬥中作出重大犧牲,那麼,盟軍永遠不可能在其他地區取得驚人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