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斯姆特-霍利關稅貿易戰(2 / 3)

02法案簽署

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國國內出現了一種看法,有些人認為經濟蕭條是由國際貿易造成的,國外商品的大批湧入導致產品過剩,導致工作崗位不足。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國會議員霍利和斯姆特聯名提出了一項新的關稅議案。

我們可以花點兒筆墨介紹一下斯姆特議員其人,這樣大家也能更全麵認識到《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愚蠢之處。斯姆特是一個虔誠的摩門教教徒,他相信自己對美國負有使命,這項使命就是淨化美國,使其免於外國各方麵的毒害,他還相信自己最終會在一項長期立法中名垂青史。除了抱負,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斯姆特議員的身份,他不但是一位商人,還是一位業餘經濟學家,他對經濟危機的理解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市場上銷售的商品數量超過美國人的購買能

力,導致了經濟危機,而具體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其他國家的商品趕出美國市場。

在這樣的思路下,斯姆特議員聯合霍利議員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聲稱,這個方案能夠真正解決美國的就業問題。這個方案就是《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這是一個以鄰為壑的不公平競爭法案,它可能引起的後果,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到。

聯合提出該項法案的另一位議員霍利也積極奔走,他花了數十天的時間走訪農場主和工商業者,搜集了厚達1萬多頁的證詞,並在此基礎上拿出一個方案,該方案建議增加845種商品(主要是農產品)關稅,並減少85種商品(主要是工業品)關稅。方案在眾議院通過後遞交到參議院,在斯姆特的主持下,方案改為提高177項、降低254項關稅,然後便是漫長的討價還價,最終提案在1930年3月付諸表決,並以44:42的勉強多數在參議院通過。

最開始的時候,霍利是把關稅的重點放在農產品上,他認為工業品的關稅可以保持不變。但是工業利益集團當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他們極力遊說,要求提高工業品的關稅。最終《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融合了各方的訴求,進口商品的稅率從平均40%升至48%,3200種外國商品(占總數60%)的關稅上漲,為國際貿易建立了一堵高高的死亡壁壘。

盡管來自不同學派的1028名經濟學家聯名上書胡佛總統,呼籲否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盡管一些有威望的企業家也加入了勸說隊伍,但是胡佛還是一意孤行地簽署了這項愚蠢的法案,雖然他也

認為這項關稅法案是“十分惡毒的、敲詐勒索的和令人生厭的”。1930年6月17日,這項法案經簽署成為法律,它以法律形式修訂了1125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其中增加稅率的商品有890種,50種商品由過去的免稅改為征稅,導致農產品原料的平均稅率由38.1%提高到48.9%;其他商品的稅率由31%提高到34.3%。後來在執行時,美國關稅的平均稅率達到57.3%,是1929年關稅稅率的四倍,堪稱美國建國以來最高的關稅法案。

就這樣,在經濟蕭條席卷全球的關鍵時刻,美國大幅度提高關稅,最終導致全球關稅大戰,後來這項法案被稱為“20世紀美國國會所通過的最愚蠢的法案”。

03關稅壁壘

法案實施後,效果“立竿見影”。全球大部分船隊停運,新船訂單取消,從鋼鐵生產、漁業、農業到各種製造業普遍受到了影響。

美國提高關稅的做法,其他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當然不可能忍受,各國政府最開始是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34個國家的抗議信像雪片一樣飛往白宮,但是美國卻傲慢地毫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