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斯姆特-霍利關稅貿易戰(1 / 3)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得名於美國的兩位國會議員斯姆特和霍利。為了擺脫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他們聯名提出了一項新的關稅議案,大幅增加關稅,結果引來了各國的抗議,很多國家也對美國實行了報複性關稅。在關稅實行後,美國的全球貿易萎縮了66%,外貿型企業紛紛倒閉,失業者不計其數。美國經濟因此遭遇重創,開始了五年的大蕭條。

01危機爆發

斯姆特-霍利貿易戰緣起於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它是美國試圖轉嫁經濟危機的產物。

美國發生經濟危機時,時任總統為胡佛。這位總統剛上任就遭遇了經濟危機,他的名字與大蕭條永遠地聯係在了一起,並以幽默段子的形式“名垂青史”。胡佛總統之所以從“美國英雄”淪為民間笑話,是跟他應對經濟危機時的一些錯誤而愚蠢的經濟政策分不開的。

前文曾經說過,20世紀20年代本是美國最好的光景,那是一個真正的浮華時代:大街小巷擠滿了汽車,“1美元首付”就可以拿到;民眾都在買地、買股票,一夜暴富的神話處處可聞;工人的工資越來越高,女性的裙子越來越短,美國上下充斥著享樂主義和娛樂道德觀。在這一時期,美國實行的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基礎建設得到巨大發展,城市化首次超過50%,個人所得稅大幅縮減,中產階級也能消費起汽車和收音機等曾經的奢侈品。股市一片繁榮,道指從1921年6月的60餘點開始反彈,1929年9月最高漲至376點,漲幅高達5倍多。

1929年,胡佛總統上台,他在競選演說中發誓將消滅貧窮,還為

美國人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盛世景象——“美國人家家鍋裏有兩隻雞,家家有兩輛汽車”,這讓美國人對未來滿是憧憬。但是,很快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無論是美國總統還是普通民眾,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浮華的終點。

1929年10月24日,股市開始崩盤,市場中掀起了拋售狂潮;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徹底崩潰,在10年大牛市後,股市跌入了深淵,股票成為廢紙,數字全無意義。有煤炭公司的老板被暴跌的股市刺激得心髒病發,當即倒地死在辦公室中;有出海遊玩的富人,回來後發現風雲突變,自己已經變成了貧民;有人跳樓,有人甩賣豪車……這次股災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呢?我們這樣描述,讀者的感受可能更直觀一點兒:從“黑色星期二”開始的10個交易日內,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而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也不過就這些。股市的暴跌還不是最可怕的,經濟萎縮更為致命。從1929年到1932年,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占全國勞工總數四分之一的人口失業。人們瘋狂地咒罵、嘲諷胡佛總統:大批的失業者無家可歸,他們隻能用一些廢棄紙板、木板搭起流浪小屋,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作“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被叫作“胡佛車”,流浪漢蓋在身上的報紙被叫作“胡佛毯”。當時還有一個流行的段子:胡佛和他的閣僚梅隆1走在街上,向梅隆借5

1時任財政部部長,奉行自由放任主義,提出讓經濟進行“自我治療”:“我不相信有什麼秘訣能補救我們今日所受的災害,我不相信我們的製度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美分,打算給一個朋友打個電話,結果梅隆扔給胡佛10美分,說:“給你所有的朋友都打一遍吧。”紐約大街上還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裏衝!”

胡佛總統在任的四年裏,經濟危機占了三年半,他的悲哀是,雖然試圖挽救經濟危機,但其具體決策總是把事情弄得更糟。比如他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向其他國家發起貿易戰,但實際上,這項法案卻把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推入了更深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