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悼念英雄周恩來哀題挽詞 遠征緬甸戴安瀾薪火化骨(3 / 3)

布置已畢,飯田囑諸將道:“遠征軍是中國軍隊精銳,其中第五軍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尤以戴安瀾第二○○師裝備齊全,完全機械化,坦克、重炮甚多,火力毫不遜於我軍。前次昆侖關之戰,中村少將便吃了第五軍的虧,諸位須小心在意。”諸將聞之,皆哂笑飯田膽小,不以為意。

三月八日,第五軍前鋒第二○○師,以戴安瀾為將,進至同古。同古在錫唐河西岸,南沿緬南鐵路可通仰光,北沿鐵路可通曼德勒,東渡錫唐河通毛奇,交通四達。因當河穀開闊處,雖然當交通要道,卻無險可守。

同古初由英軍防守。戴安瀾統軍到後,接過英軍防務,依城設防,工事皆以鐵路枕木加固。又派摩托化騎兵團,南進五十裏,在皮尤河建立前哨陣地,先在河南構築假陣地。又在皮尤河大橋下埋設炸藥,巧作偽裝,主力伏於河北岸。

布陣已畢,南麵塵頭大起。遠遠望見一支人馬,三三兩兩,各以騾馬馱背包,不成隊形,投公路而來。卻是英軍一支部隊,被日軍擊潰,向北潰逃。背後日軍快速部隊,皆乘摩托車,約二三十輛,銜尾追來,卷起漫天灰塵。守軍放過英國敗兵。待日軍車隊衝上大橋,急按電發火裝置。霎時一聲巨響,皮尤河大橋在爆炸聲中炸成無數截,沉入河底,濃煙烈火,直衝半空。日軍前鋒車輛皆跌入河中。後隊收勢不及,撞在一起,亂成一團。守軍輕重機槍齊射,手榴彈隔河齊扔。

惡戰一陣,前鋒日軍盡被消滅。硝煙散去,清點戰果,計得步槍二十支、機槍二挺、摩托車十九輛、手槍若幹。英軍潰兵此時尚在陣內,見中國軍隊頃刻打敗日本追兵,皆伸出拇指,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夾纏不清地誇獎,意思是說:“你們打得好。”

日軍折了一陣,方知遇到勁敵,再不敢冒進。前隊到了皮尤河南岸,小心翼翼,先以重炮亂轟一陣,始試探過河。守軍見好就收,早已撤走。日軍第五十五師大隊過了皮尤河,一路進至同古城外,三麵圍城,先召來飛機數十架,輪番亂炸。又集中重炮,密集射擊。見同古城被煙火籠罩,房屋多被摧毀,步騎兵始借城外密林掩護,向城垣推進,又在樹上架設機槍,壓製守軍火力。

戴安瀾率軍據城死守,令官兵不論是否看見敵蹤,皆以重機槍瞄準城外樹林亂射,又令為重機槍裝高射架,專射日軍樹上射手。兩軍陷入惡戰。日軍自三月十八日開始進攻,連攻十餘日,陣前遺屍無數,卻無法衝進同古城。

飯田祥二郎急於奪占同古,打開戰局,令加派飛機、重炮,投入攻城戰鬥。三月三十日,日軍援軍趕到,又以飛機亂炸,重炮亂轟,眼見同古城在濃煙烈火中化成廢墟,步騎兵小心翼翼,交替掩護,向城垣躍進。待到城邊,並無動靜,皆大奇,以為守軍又在用計。等候良久,仍無動靜。派人偵察,方知守軍早巳夜間撤走。

原來,戴安瀾孤軍守同古,已有十二天。此時西路日軍衝過英軍防線,進至伊洛瓦底江中遊重鎮仁安羌。東路日軍沿薩爾溫江河穀北進,也超越了同古。杜聿明恐第二○○師孤軍難以久持,且同古已被孤立,便令戴安瀾乘夜東渡錫唐河,沿東岸林間密道,繞過日軍封鎖線,向北退回緬中重鎮曼德勒。

部隊撤退途中,回望同古,見城中火光衝天,又聞得炮聲隆隆,知日軍仍在全力進攻同古,皆哈哈大笑。

同古突圍後,遠征軍籌劃曼德勒會戰。部署已畢,忽有急報送來,西路英軍擋不住日軍攻勢,放棄仁安羌,節節敗退,放棄防線,退往印度。遠征軍右翼暴露。左翼第六軍甘麗初部亦未能擋住日軍東路迂回部隊,日軍連陷羅衣考、棠吉、羅列姆,日進二百裏,於四月二十九日占了曼德勒後方要隘臘戍,切斷了由曼德勒與後方的聯絡線。

遠征軍趕緊分三路回撤。左一路退往印度;右一路由臘戍退回國內;中一路繞過日軍封鎖線,翻越野人山,經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擇路回國。戴安瀾率第二○○師隨中軍後撤,於路皆是原始森林,林木遮天蔽日,漫山遍野皆是螞蝗、蚊蟲及各種千奇百怪的小爬蟲。又逢雨季,林內潮濕特甚,沿路洪水泛濫,雖溝渠亦不能徒涉,亦無法架橋擺渡。軍中無糧,皆以野果充饑。瘧疾、回歸熱如魔般在軍中蔓延,有高熱病人,昏迷不醒,加上螞蝗吸血,螞蟻侵蝕,大雨衝洗,不消幾個小時,便成一堆白骨。路途之上,屍骨遍野,皆是前隊遺留,不及掩埋。部隊相互幫扶,艱難行進,五月十八日,進至摩穀公路。正過路時,林中忽有日軍大隊人馬掩至,約有二個營,衝上公路,機槍亂掃,將部隊攔腰切斷。官兵在林中跋涉兼旬,飽受饑餓勞累折磨,體力已衰弱到極點,反擊無力。正危急時,戴安瀾親率突擊隊迂回至日軍左側,將局勢扭轉。混戰中,戴安瀾胸腹各中一彈,生命垂危。被將士救回,躺在擔架上指揮突圍。且戰且走,天明始擺脫日軍追擊。

此後雖未遇敵,卻天公不作美,連降大雨,終日冒雨行軍,衣衫濕了幹,幹了濕,每日反複數度。戴安瀾躺在擔架上,雨淋日曬,又無醫藥食品,傷口化膿,終在五月二十六日與世長辭。

部隊聞報,盡放悲聲,震動山穀。工兵營連夜伐木,趕製棺材,輪流抬棺,隨軍緩緩而進。待到二十八日,遺體流膿發臭,再不能隨軍而行,隻得就地拾薪柴火化,撿出遺骨,帶回國內。

消息報回國內,蔣介石跌足不已,連聲歎道:“一將難求,一將難求。”中共領袖周恩來親題挽詞悼戴安瀾,共八個字:“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六月十八日,第二○○師渡怒江歸國,一師萬人,生還者隻四千六百人,且九成染有瘧疾。總計十萬遠征軍,隻四成歸國。折損六萬之眾。其中三成戰死,七成因饑餓、疾病與勞累,倒在行軍途中。緬甸遂為日軍攻占。

此後,遠征軍退往印度的部隊編成駐印軍。回國者收容整頓,又編成遠征軍,皆補充兵員、器械,日夜操練,準備殺回緬甸,恢複緬甸運輸線,為戰友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