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悼念英雄周恩來哀題挽詞 遠征緬甸戴安瀾薪火化骨(2 / 3)

棗宜會戰自5月1日始,到6月18日止,曆時四十餘日,日軍雖得宜昌,卻使戰線又延長400裏,折損4萬人槍。以棗宜會戰為契機,中日戰爭進入第二期第二階段。第二階段起於南寧失守,止於1941年12月。除棗宜會戰外,另有四次會戰,計為1940年12月豫南會戰;1941年3月上高會戰;5月晉南會戰;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總計第二階段五次會戰,中國軍隊共投入55個軍參戰。日軍共投入24個師參戰,累計折兵13萬。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向英、美正式開戰。原來1939年,歐羅巴洲德意誌國在9月1日進攻波蘭,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幕後,不到一個月,便消滅波蘭150萬軍隊,滅亡波蘭。此後相繼征服北歐、西歐、南歐,打敗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蘭西、南斯拉夫、希臘等國軍隊,橫掃西歐,對英國發動海空作戰。又在1941年6月22日,貫徹巴巴羅薩計劃,出動550萬大軍、4300輛坦克、5000架飛機、4.7萬門大炮,猛攻蘇聯。開戰頭三周,消滅109個蘇聯師。到年底,已向東進軍2000裏,消滅蘇軍700萬,擊毀坦克1.8萬輛,占領蘇聯西部最發達的經濟區。全球為之震驚。

日本以為有機可乘,正可利用英、法兩國新敗於德國之機,奪占英、法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而要奪取東南亞,必遭美國幹涉。且美國一直反對日本侵占中國,不斷向中國提供財政軍事援助。日本不論是為順利侵占東南亞,還是結束對華戰爭,都須先打敗美國。故日軍大本營於十二月作出了對美開戰的決定。

12月8日夜,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特遣隊,計擁六艘航空母艦,並25艘輔助戰艦,攜帶423架各型戰機,以“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為將,駛近美軍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出動艦載機360架,分兩波突襲,隻兩個小時,便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擊毀美艦18艘,飛機347架,奪取了太平洋製海權。

在此同時,四十萬日本陸軍,由艦船運載,分無數路在東南亞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香港並太平洋各島登陸,奪取東南亞。以日軍偷襲珍珠港為契機,太平洋戰爭爆發。十二月八日,美國對日宣戰。九日,國民政府也發表文告,正式對日本宣戰,宣布廢除所有中日間一切條約、協定、合同。中共也在十二月九日發表宣言,提出要與美、英及其他抗日友邦締結軍事同盟配合作戰,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戰至完全勝利。

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不再孤軍對日作戰,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環境大為改觀,軍民愈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

以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為契機,中日戰爭進入第二期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共發生十一次會戰,計為: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1942年5月浙贛會戰;1943年4月豫中會戰;5月鄂西會戰;11月常德會戰;11月滇西緬北會戰;1944年5月長衡會戰;8月桂柳會戰;

1945年3月豫西鄂北會戰;4月湘西會戰;5月桂柳反攻戰。總計第三階段十次會戰,日軍用兵64個師,中國軍隊用兵150個軍。日軍累計折損30萬人。

1942年春,日軍接連打敗美、英軍隊,奪占香港、關島、威克島、菲律賓、荷屬東印度、馬來亞、新加坡,橫掃太平洋,便移師進攻緬甸。駐緬英國軍隊向中國告急,請發兵救援。

原來,緬甸在中南半島西北部,西臨孟加拉灣,北及東北與中國雲南、西藏為鄰,東與老撾、泰國接壤,西北與印度交界。麵積有六67萬平方公裏,居有克倫族、撣族、欽族、克欽族,並少量印僑、華僑,是英國殖民地。緬境地形複雜,橫斷山脈從中國境內向緬甸延伸,形成野人山、東加親山、怒山諸峰,皆山勢陡峭,叢林密布。山間河川縱橫,多從雲南、西藏流出,南北流向,東有薩爾溫江,西有伊洛瓦底江,中央有錫唐河、仰光河,皆水深流急,不能徒涉。叢林河穀地帶,每逢雨季,瘴雨蠻煙,數月不散,除土著外,外人難以生存。

中國海路交通被日軍封鎖後,曾一度取道法屬印度支那,經雲南、廣西、轉運外援物資。法國亡於德國後,日軍乘勢於1940年進駐印支北部,切斷中國海外交通孔道。蔣介石又在1941年發行公債券一千萬美元,動員民眾趕修昆安鐵路,連接滇緬公路,改從緬甸轉運海外援華物資。緬甸若失,中國海外物資供應渠道便被堵死。慮及日本將進攻東南亞,奪取緬甸,蔣介石在1941年1月組成緬印馬軍事考察團,以商震為團長,到緬甸考察,擬成中、英合保緬甸,阻日軍入侵的軍事計劃,深為英軍欣賞。中、英當時達成合力保衛緬甸的軍事默契。故日軍一到,英國便向中國告急,請發兵救援。

蔣介石接到英軍告急電,令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初任衛立煌為司令長官。衛因故未到任,令杜聿明任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轄下部隊共三支軍,計為第五、第六、第六十六軍,分以杜聿明、甘麗初、張軫三人為軍長。每軍各轄三個師,合十萬人槍。

1942年3月初,杜聿明率所部第五軍三個師為前鋒,進至緬境戰區,隨行有第六軍二個師,也歸杜聿明節製。此時日軍已得仰光。日軍四個師,計為第十八、第三十三、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師、共十萬人,合編為第十五軍,以飯田祥二郎為將。

日將飯田祥二郎得報中國遠征軍進入戰場,看過緬甸地形,決定軍分三路迎占中國遠征軍。西路一個師,是第三十三師,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河穀北進,占領仁安羌;中路二個師,是第五十五師與第十八師,沿錫當河穀北進,先占同古,再占曼德勒,然後在曼德勒與中國軍隊決戰;東路一個師,是第五十六師,沿薩爾溫江穀地北進,經莫契、壘固、東枝、雷列姆,直插曼德勒北麵重鎮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歸路,與中路日軍合圍中國遠征軍於曼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