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祿豐龍同時代的另一種原蜥腳類叫板龍。它的腰帶上的恥骨像一塊板子,所以叫板龍。板龍在三迭紀時生活在歐洲、南非。它的大小與祿豐龍差不多,很可能生活習性也相同。
它經常用後肢走路,把前肢抬起,但有時也用前肢著地,進行半四足式的行走。平鈍的樹葉般的牙齒證明它也是吃植物的。在北美曾找到過板龍的近親,那就是“耶魯龍”。耶魯龍隻有3米多長,嘴裏也長著像板龍一樣的牙齒。
在祿豐和南非還發現一種較小的原蜥腳類,通過不斷地適應變化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半水棲的四足行走的晰腳類,因此原始晰腳類被譽為恐龍中的“巨人”——晰腳類——如梁龍、雷龍、馬門溪龍等的祖先。
原始的三迭紀的鳥類是一些小型的動物,用兩腳行走,在某些特征上與槽齒類型的祖先很相近。這些小型的動物中,有一種叫大地龍,因為它發現於我國著名的恐龍產地祿豐縣大地村而得名。大地龍大小如鵝,僅找到了一塊不太完整的左下鄂,在下鄂骨的前麵有一塊鳥龍類所特有的“前齒骨”,在它的前齒骨上沒有牙齒。它的牙齒較少,牙齒有點重疊,由前向後逐漸增大,牙齒生長在齒槽中。呈槽齒形。
由牙齒和前齒骨的特征來看,它應是原始的鳥龍類。
祿豐恐龍化石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密集度高、跨年代長、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堪稱世界頂級資源。
祿豐恐龍有五個“世界之最”:
“祿豐晰龍動物群”是當今世界最原始、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祿豐恐龍化石的種類居世界之最!
祿豐恐龍化石保存的數量居世界之最!
祿豐恐龍化石埋藏的密度居世界之最!
祿豐恐龍化石的完整性居世界之最!
祿豐龍也有五大謎團。
恐龍在祿豐如此密集尚有為人所不知的迷—祿豐出土的恐龍化石數量居世界之最,是什麼原因使如此多的恐龍集中到祿豐盆地?
跨越時空之迷—在同一地區、同一剖麵的山坡裏,竟然埋藏著“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2億4000萬年前至6500萬年不等的植食龍和肉食龍,包括侏羅紀早、中、晚期的恐龍化石和蛇頸龜化石,這麼多完整的恐龍化石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生殖之謎—祿豐發現了種類如此繁多、數量如此巨大的恐龍化石,可迄今為止卻沒有發現一枚恐龍蛋化石?
集體滅絕之迷—恐龍以絕對力量雄霸地球2億年之後,於6500萬年前忽然神秘失蹤,集體滅絕,誰是罪魁禍首?
東方之謎—迄今為止,所有在祿豐發掘出的恐龍化石其頭部都朝向東方,東方究竟發生了什麼?
研究人員發現一塊保存有蛋白質的恐龍肋骨化石,這塊恐龍肋骨化石存在於1億9千5百萬年前,如果這隻恐龍還活著的話,蛋白質就是在其血管和神經裏。生物的骨頭存留在岩石中,形成化石,在此過程中有機物質被分解,但是,這塊化石中保存有蛋白質。
它對研究人員研究恐龍生物學比研究一般的化石更有意義。這個突破性發現使蛋白質保存曆史向前推了1億年,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該研究發現,這是祿豐龍的骨頭化石,祿豐龍長約6米,生活在侏羅紀時代的早期,約2億到1億9千5百萬年前。這塊草食性恐龍的化石發現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這項研究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肋骨中發現兩種蛋白質。
第一中是膠原蛋白,一種結構蛋白,所有動物的皮膚和結締組織都存在。第二種是赤鐵礦,可能來自恐龍的血液。研究人員說,赤鐵礦對於膠原蛋白的保存是至關重要的,赤鐵礦可能來自恐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
為了弄清楚骨頭中還有那些物質,跨學科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使用在台灣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同步加速器實驗技術。利用磁鐵使粒子在400英尺的多環形軌道中加速。
粒子在加速的過程中會發出光子。當光子擊中骨頭時,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它吸收了什麼光子來判斷含有哪些物質。使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在分析骨頭時,不用完全把它切開,隻要做一個切麵,使血管暴露出來就可。
在研究肋骨樣本的時候,也不用先淨化,降低汙染樣品的風險。該小組確保在實驗過程中,他們沒有汙染樣品。該小組嚴格防止汙染樣品。在用水清洗樣品的時候,意外的衝走一些蛋白質,後來改用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