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賜良緣(2 / 2)

不想,華音還真個開口,伸手從貼身處取出一個包裹,跪地雙手呈上:“民女有聖上當初留下的婚書為證。”

眾皆驚忙,若是有婚書,那就是白紙黑字,鐵打的憑據了。

蕭照夜拿過婚書,看了看,轉身有些不好意思道:“朕當時年少,情不自禁,便自行寫下婚書。但是,亦是出於真心真意,如今朕榮登大寶,為萬民表率,更是不可食言而肥,辜負恩人。”

說著,他將婚書遞給大理寺卿:“這是愛卿的專長,麻煩愛卿證實看看,這婚書是真是假?”

大理寺卿突然當此重任,戰戰兢兢接過文書來,專門再找來一幅皇帝的詔書比對字跡,又查看紙張,心一橫牙一咬,就按自己看到的事實說,是最不出錯的。

於是他稟告道:“聖上,微臣從墨跡浸潤,紙張新舊程度,推斷這文書確是三年前的不假;行文與字跡也與聖上的手書不差分毫;加上聖上您自己說,三年前確實寫過婚書,那微臣以為,這文書是真跡。”

台下鼎沸嘩然,台上默然無聲。

如果婚書來自三年前,那就證明,三年前,這位少女已經是蕭照夜的正妻了,換句話說,立後不是今天的事,而是三年前已經發生。木已成舟,就算世家大臣再怎麼反對這樁婚事,總不能當著台下萬民的麵,違背天下最樸素的正義觀,公然勸皇帝撕毀白紙黑字的婚約,拋棄相識於患難的妻子。

蕭照夜笑著收回婚書。

實際上,他自然知道個中內幕。

三年前,他與華音分離得太突然,沒有寫過婚書。

這封信,正是華音偽造字跡來說服蕭奪雲那封。

但假作真時真亦假,他自己承認寫過,信件又確實來自三年前,可不就把這樁婚事巧妙地從“未來”搬到了“過去”。

蕭照夜伸開雙手:“今日是上元佳節,神女搭橋,萬民作證,玉璧歸於寶匣,愛妻與朕重逢,特放燈千盞,普天同慶!”

話說完,他親手拿過一隻孔明燈,與華音共同捧著,在上頭題字:朕已得卿,生不二色。

華音多多少少愣了一下,在下筆前低聲道:“聖上,我信你現在是真心,可人生還長,如今你當著萬民應許,萬一日後有變,不好收場。”

蕭照夜亦低聲回她:“我知道……所以我才要當著萬民應許……不讓自己有退路。”

華音笑起來。

他們的感情熱烈,可也足夠理智。

盡管她也擔心過帝王恩寵能否持續下去。

但,也不必要,為了這種未來的擔憂,放棄麵前真心實意愛著的人。

於是她接過筆來,在燈上寫下另外半句:君不負我,我不負君!

鬆香燃燒,帶著熱氣的燈籠飄飄悠悠,越飛越高,直與明月爭輝。台上的帝後與城下的萬民一起抬頭仰望。

這時,侍衛們將另外的九百九十九盞燈也都拿來了,蕭照夜吩咐,把它們都發給台下民眾,共同祈願。

無數盞明燈緩緩升起,如遊魚過海,如星光滿天,將整個夜空襯得壯美瑰麗,如神話世界,底下是千萬民眾虔誠的祈願,將典禮的氣氛推向最高峰。

如果吹過人群的微風能側耳細聽,會聽見有人在祈求來年豐收,有人在祈求商旅順利,有人在祈求國泰民安,卻也有不少人,在這種背景下,祈願帝後恩愛,百年好合。

就在所有人都在忙著祈福與仰望時,蕭照夜悄悄將露華音攬在懷裏,共披長裘。

他在她額頭印下一吻,呢喃道:“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了……”

華音的回應,是在長裘的暗影中,緊緊握住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