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尾聲(大結局)(1 / 1)

史載,大成明宗蕭照夜為中興之主。未及弱冠登基,在位五十餘年,期間廣開言路,用賢任能,內政方麵,確立科舉,興辦女學,寒門子弟為之涕泣,曰終有報國之門矣。

外交上,他注重商貿,廢除不少歧視外族的法令,提倡與胡人通婚,同時卻也不放鬆武備,維係了自大成立國以來,中原與塞外最長時間的和平。

軍事上,他製約藩鎮,削減節度使權力,抑製了自先皇朝代藩鎮坐大的趨勢,將軍權更多收歸中央。

令史家稱奇的是,他一生後宮隻有皇後一人相伴,生三子一女,均有才德。

也許是當初在城樓上認回妻子的場景太過傳奇,引得民間創作層出不窮,《歸璧記》《救姻緣》都是以帝後為原型的戲本,長演不衰。

不過也有野史陰謀猜測,說皇帝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專情,理由是皇後一直深居簡出,很少露麵,而聖上好像與京城觀音台上的神女過從甚密,有人甚至見過他半夜從觀音台離開。

但也有人反駁,那是因為觀音台有神明相助,預言總是準確,皇帝去,是谘商國家大事。

總之,京城的觀音台在整個明宗年間一直興旺不衰,大約因為上麵的“千眼觀音”神秘美麗,又永遠洞察先機吧。街頭巷尾,酒館茶肆,但凡講話本子的地方,五個本子裏一定有一個,是關於觀音台主答疑解惑,為國家預言災害,幫助大理寺破案,甚至撮合才子佳人的小故事,真真假假,已不可考。

明宗年間,京城傳奇的地點還有一個,那就是巧音樓。這棟建築與觀音台隔街相望,被觀音台的清冷神秘更襯托出了極致的世俗熱鬧,聽說是一個孤女廚娘曆經艱苦,在京城創業成功的一家大酒樓,每年她家都會新研發幾種菜色,數月之內就會風靡京城,傳遍天下。有幾道菜甚至流傳後世,入了八大菜係。

“阿娘,我長大也要開酒樓!” 四五歲的小女孩粉雕玉琢,牽著母親的手,從兩棟雕梁畫棟的建築間經過。

“開酒樓有什麼好,我要當‘千眼觀音’!”另外一個,比她年長一歲的小女孩嚷道。

“好好好,”母親給兩人一人買了一顆水梨,“現在啊,跟娘親小時不大一樣了,有這兩名奇女子榜樣在前,女孩子想做什麼,總能踮腳去爭一爭,等你們長大些,阿娘送你們上學……”

夕陽斜下,給建築的簷角都染上一層金色,也將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們身影拉長。

薪火傳承,這一幕,將來會被合進新的史書。

(全文完)

-------

-------

終於把這本寫完了,完結總是開心的,也謝謝能看到這裏的親們,鞠躬ing

我手速不快,文也許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確實抱著認真努力的態度去寫,也表達了我想表達的,期待至少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

寫文不易,如果親能看到這裏,希望它給你多少帶去了一點閱讀的愉悅,方便的話,也求點評論和打賞。

謝謝親們,祝平安順利,有緣的話,江湖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