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太子妃建議還是皇後的韓太後,不要忽視每個孫子孫女,也就有了每個孩子過生日時,韓太後駕臨孩子生母的院落。
韓太後可不客氣,直截了當指出孩子比母親重要,不許妃嬪借孩子邀寵,更不許景元帝忽視子女。
何氏攜子女邀寵踩人一頭的計劃再次流產。
於是她有了第三個計劃。
利用淮陽王扶持兒子五皇子當太子。
薑信不知道何氏是什麼時候跟淮陽王勾搭上的,但那次何氏落水,淮陽王調戲她,她也羞羞答答的應著。
再然後就是落水後,何氏害怕景元帝懷疑,用各種辦法邀寵,生下第四個孩子。
至於她和淮陽王誰利用誰,不好說。
畢竟淮陽王也想當皇帝。
良妃自詡聰明絕頂,卻因為算計其他人,為宮裏眾人不齒,景元帝登基後,皇後直接把她挪到偏遠的長信宮。
至於良妃的權謀,用賢妃的話說,很幼稚。
比如景元帝賞賜她蜀錦,良妃做成衣裳在眾姐妹中炫耀。
你們都沒有吧。
還不快嫉妒我嘲諷我,我好大方原諒你們。
我好一邊告狀一邊大度原諒你們,取得一個大方寬仁的賢名。
但大家心裏沒多少波動。
不是因為其他人有,而是大家的關注重點不在衣裳首飾上。
宮裏的女人,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是把自己定位政治人物的,穿著比較素簡,比如太後,後期的德妃。
一種是不喜歡奢靡的,以節儉約束自身的,比如皇後。
——宮裏的女人非常漂亮,就算是披個麻袋也難掩天姿。
一種是把自己定位成金絲雀的,會穿著華麗一些,這種在年輕妃嬪裏比比皆是。
年輕小姑娘喜歡打扮,也不是多大的罪惡,故皇家並不會約束她們。
還有一種,明明是金絲雀的定位,卻認為自己是個政治人物,應該拿政治人物待遇的,拿不到就心理失衡的。
比如良妃和魏靜姝。
良妃的外在表現和精神內核並不統一,沒多久大家都看出來了,當新人出現在陛下跟前,她的落差要比其他人更慘烈一些。
畢竟她要的實在是太多了。
大周的妃嬪,等皇帝駕崩後,他們是可以跟兒子或者女兒住的。
因為前程早早被規劃好,你隻要安分守己,都不會太差,所以大家很快接受現實。
良妃嘴上說著將來跟兒子去封地,實際是想讓景元帝把皇位捧給她,走完三辭三讓流程後,勉為其難當太後。
可五皇子是個莽夫,幹不好皇帝這個職業,但她不管。
因為她要的就是獨一無二的寵愛和至高無上的待遇,至於有沒有配得上待遇的能力,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
如果不給,那就是不愛她,辜負了她一片癡心。
居然敢辜負我一片癡心,那就別怪我報複你,渣男!
如果有人跟她爭,那就是賤人要害她。
根本不是她和五皇子德不配位。
景元帝也看出她的意思,所以早早打發五皇子去封地,同時默許皇後把她分到長信宮,連帶著冷落八皇子,希望良妃能冷靜冷靜。
可惜……
景元帝的安排,就如同照顧魏靜姝一樣,喂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