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瘋子,一種不是瘋子,一種是或者不是瘋子。
陳琳在大部分人眼裏就像是個瘋子。
還記得在初中時陳琳的姐姐大聲嗬斥陳琳說道。
當自己在學校打聽關於陳琳的事,而收到的回複卻是陳琳在班裏就是一個“傻子”,整天隻會呲著大牙哈哈大笑的黑小子。
雖然陳琳聽了不以為然,但是心裏也會嘀咕是哪個大仙輕描淡寫的說出了這麼紮心狠毒的話,表麵看起來陳琳不在乎這些但是有時候別人的評價就像是一陣陣小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從哪個窗戶縫吹進來了。
影響心情的雜質太多了,要學會清理,要學會忽視。
陳琳一度覺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才是最讓他安心的,也是他最想要的。所以他才不管不顧的向前走。
無憂無慮,人不是就應該這樣嗎,陳琳常常這樣想。
也時常反問心裏的自己。人生就像一出戲,大家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自己就扮演著其中那個負責讓人開心取樂的傻子。
對於傻子來說,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都過去的很快。
就像一個不愛下雨的人,在沒有屋簷的時候,也隻能淋雨,但暴雨總會停。人也總得往前走。
痛苦對於陳琳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自己隻能忍住不去想那些痛苦的時刻,借此來讓自己過的開心一點,加上他的屬性就是很容易淡忘一些東西和事情。
這可能就是他的保護色吧。
沒有辦法,大家都隻能選擇遺忘,很難釋懷,隻是嘴上不說,但是心裏一定都一直牢牢銘記那些痛苦,常常生活在一個充滿負能量而又不和睦的家庭裏,人也會變得格外壓抑甚至變形。
身在局中的自己,有些時候很難恢複到曾經的樣子。
在一些麵對感情友情的重要時刻中,陳琳常常感覺自己身上透露著父親的影子,即使他覺得自己和父親一點都不像。
因為他深知父親不是一個好的榜樣。
但是是可以讓自己做出改變的醒目和標準。
每當在春節的時候,父親會準時準點和母親開始吵架,吵的不可開交,這樣的氣氛讓我們尷尬不已。
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
被炸彈的人一定會受傷。
我們早已不知該如何麵對了,我們能做到的隻有逃避。
逃避擁有父親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在幻想著離這個家遠遠的。
陳琳不想再接受這樣的生活了,因為一旦某些東西被提起,曾經的回憶的尾巴也會逐漸開始顯露出來。
舊事重提的原因是因為事情從未被妥善解決。
後來陳琳逐漸發現,父親在自己長大後,好像沒那麼容易和母親吵架了,難道是父親終於知道自己錯了嘛,父親終於覺悟了嗎。
結果現實狠狠的扇了陳琳一頓巴掌,那應該是父親老了吵不動了吧,這是陳琳自己內心坦然篤定的想法。
但現實證明陳琳又一次猜錯了,陳琳親口問了母親,父親還是老樣子,究其原因隻不過父親和母親呆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變少了,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也不經常在家的緣故,因此這個炸彈對自己的殺傷力減半。看不到父母的關係還是保持如此僵硬的局麵。
這種關係什麼時候能和解,陳琳也不知道。
這一天興許離他很遙遠。
也許這輩子是沒機會了。
最可怕的是,把家裏搞的破爛不堪天翻地覆的父親卻一直覺得自己很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