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片森林,不止有怪物和野獸。
也會有落單的自己。
陳琳常常這樣告誡自己。
生活不會隻讓一群“野獸”孤獨的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同時它也會給予你我希望,然後放置一扇門,一扇通往極樂之地的大門,而當陳琳依舊還在滿身傷痕的尋找這扇門時,默默站在附近等待指引,並且給陳琳給予希望的人就是陳琳的——大姨。
陳琳從小時候開始就一直和父母居住在大姨家,後來就算大姨一家子都搬走了,陳琳和他的父母也依舊居住在這裏。
這裏成為了他的第二個故鄉。
從頭到尾,大姨沒有張嘴和陳琳一家要過一分錢的房租,為此,姨夫和大姨也產生了很多矛盾,不必多說,大姨替他們擋下了即將要淋在陳琳一家門前的“大雨”,這裏也成了陳琳唯一的避風港,同時也成為了陳琳生命中從小到大真正意義上的家。
母親常說,你爹什麼都沒有給你掙下,你要靠自己,就連房子也不是我們自己的。
這句話陳琳聽的次數多到耳朵像是起了繭,但他也確實默認和承認母親說的話。
陳琳最終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長大了。
陳琳自己也曾想過,如果有一天自己和爸媽真的離開了這個熟悉的地方,自己是不是真的會睡不著覺,嚴重時甚至還會輾轉反側一夜無眠,對於陳琳來說,這個比喻並不嚴重。
他舍不得離開這個地方。
他習慣了每天看到的這一條條小巷,習慣了呼吸這片土地的空氣,習慣了每天騎著電車通往學校的安逸,習慣了這裏的一切一切。
小時候的陳琳,特別內向,不愛說話,長輩們越想和自己多說幾句話寒暄親近一下,陳琳就越是緊張越是沉默,甚至一度覺得當時追問自己那些人討厭至極,明明知道自己不愛說話,卻還一直笑臉相迎的詢問自已,臉上還擺弄出一副副微笑的表情,對於當時的陳琳來說,那種微笑就像是對自己的一種意識中的挑逗,惡心極了。
這一幕讓陳琳極其不自在。對於現在的陳琳來說,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就要遠離。
陳琳所謂的沉默寡言其實換句話說就是他的嘴皮子不喜歡運動,但是他的心靈世界遠比他的外表更加健碩成熟。
因為不愛說話的孩子心裏往往住著另外一個自己。
而這個孩子也時不時的能和另外一個自己對話。
陳琳在記憶中最開始的時刻,一度覺得自己的大姨特別“凶殘”,這個比喻現在看來有些嚴重,但是當初可是十分貼切,紮著一個極具中年女性特色的大黑辮子,有時候大姨的一個眼神就能讓陳琳立馬慌了神。
最趕巧的是初中時有一次,大姨讓陳琳留在她的店裏吃飯,但陳琳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而拒絕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當時店裏還隻有陳琳和大姨兩個人,他真怕在那種尷尬的環境中大姨突然一下子變成老虎“吃”了自己,又或者是提問出陳琳接不住的話,一切都充滿了未知性,再加上他也實在不習慣那種和大姨單獨相處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