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最根本的病源!!!
這種“委屈”也許是不讓他愧疚的唯一動力。
每當想起謝謝委屈父親就能繼續對著我們犯錯了。
既然改變不了父親那就隻有改變自己了。
在陳琳假期打工的那段時間裏,每當深夜,陳琳特別想給父親寫封信,這種想法愈演愈烈,常常讓陳琳的內心產生強烈的波動,好奇想問一問父親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如此對待母親,為什麼這樣對待這個原本也屬於他的家庭。
在陳琳的眼裏,房子漏雨了就該及時補上,可現在貌似已經晚了。已經千瘡百孔了。
最可怕的是內部也已經開始漏雨了。
快塌了……
我們的家在外人眼裏就像是一個美麗結實的房子。
但是房子的內髒壞了。
看似沒有漏雨的地方,但其實哪裏都漏水。
雖然這封信早已經動了筆但是陳琳思索了半天卻還是猶豫了……
想到了開頭,又如何結尾呢,陳琳的想法在腦海裏翻來覆去,算了,他放棄了掙紮。思路斷了……
父親太讓他失望了,父親不會聽他的。這些話像小蟲子撓癢癢一樣慢慢的跑進了陳琳的腦子裏。一直咬啊咬啊……
吵架時的父親就像惡魔附體,對於陳琳來說,這並不是幼稚和迷信的比喻,這是陳琳真真切切的想法和感受,當自己的父親在自己麵前做出極其荒謬的事情而讓他難以理解的時候。
陳琳為了接受現實隻能這樣想。他要給撫慰自己內心的一個答案,即使這個答案是那麼搪塞,那麼敷衍。
但總比沒有強。
而且這不是偶然,發生的次數甚至讓他以為這是家常便飯。不發生的話反而感覺平靜了許多。
“你說的我更不聽”。
“老子是牲口,沒想到你比老子還牲口”。
這些話是陳琳的父親對陳琳當麵說的,一個字不差。記性不好的陳琳唯獨把這些話牢牢的一直記到了現在。
好吧,不聽就算了,陳琳心想道,自己也什麼沒能力去改變父親什麼。就連父子倆最基本的溝通也早就成了奢侈。
是兒子又能怎麼樣呢?
親情在冷血麵前顯得如此脆弱不堪。
每當看到別的朋友和他們各自的父親常常打電話談心的時候,陳琳心裏常常不是滋味,那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羨慕來形容。
反正後來這一切的感受都已經逐漸變成了麻木,如果父親能恢複正常,努力上進好好和家人多做溝通的話,那麼陳琳的生活和心靈世界會遠比現在更加豐富和精彩吧。
父親會影響自己未來的走向。
轉念一想,或許如果不是父親,那麼現在的這個自己也不會誕生出來。
所以現在的這個自己可能也不會出現吧。
好吧,感謝沒讓我死在起點,陳琳感謝的閉上了雙眼。
陳琳抱怨過無數次自己的家庭,他怎麼能不抱怨呢,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家庭完美一點,幸福一點,和諧一點。
對於他來說這並不是挑剔,而是期待。
誰又會覺得自己的家庭沒有誰誰誰的家庭那麼不堪而又心滿意足的獨自快樂呢。
在追求家庭幸福的道路上陳琳就像是一個永遠不知足的小孩。
他相信自己總會做到的,興許是這輩子,又或者是下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