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國雖然隻有9個縣城,地域不算廣,但是勝在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糧食出產豐富。在黃巾亂起之前,有近20萬戶,人口超過百萬人,是著名的產糧大郡,即便是幾番戰亂到現在也有近10多萬戶,60多萬人,以十稅一的輕稅賦征收方式每年也可收稅賦糧食百五十萬石以上,如果是豐收年民間糧食充足,從民間再購入百萬石也不是難事,可謂是一個糧倉,在糧食生產上不是北海可以相比的。
從地域上看平原地跨青冀倆州,境內有著名的高唐港,是跨越黃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戰略位置十分顯赫。在曆史隸屬上也幾經變更,如今歸於冀州治下,占據這裏是將來我軍圖謀冀州的重要跳板,僅僅是從軍事上考慮也是絕對不能丟戰略要地。
荀彧眼光深遠,在京城的時候四方奔走竟然為我軍謀得如此戰略要地,如今平原軍政大權都操在我北海手中,對於我軍以後的發展重要性不亞於青州的北海和兗州的東郡,我何其幸運,能得到荀彧這等絕世賢才為我奔走,不費一兵一卒就謀得如此戰略要郡。
隻是平原與我軍主力所在的北海間隔淄、濟南倆郡,中間遠隔數百裏,一旦有事,中間很難馬上救援,要保住平原還要費我一番心機,我心知討董不久後袁紹將逼取冀州的舉動,知道唯有重兵才能遏止袁紹對平原的野心,即便這樣,到時候袁紹有了領冀州的大義,平原孤懸於外,要防止袁紹的攻擊何其艱難。
如果整個青州握在我手中就好了,我心中長歎一聲,董卓這個老狐狸,空給我一個右將軍的名頭,要將青州的那一幫刺史郡守降服,徹底控製青州卻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想想原來時空中的袁術和劉備,雖然也有如同我這般的名頭,可是為謀取一方立足根基,可謂煞費苦心,百般周折。右將軍,如果沒有荀彧郭嘉諸人籌謀,太史慈徐盛等猛將相助,將來青兗倆州的郡守、刺史們誰會看我臉色。我自己在心中慢慢盤算到,保住平原郡這個糧倉或許我軍的糧食問題暫時就不用擔心了,畢竟從徐州購糧是將自己的要害掌握在別人的手裏。因此即便就是從糧食這一點看平原也絕不允許有失。
“明公,為今之計,我軍兵力有限,明公可同猛將領一軍會盟,而其餘大部分趁此機會先整頓青州軍務,待明公班師回來,一舉先破管亥部,然後舉軍南下,再破臧霸、孫觀等。”二荀和郭嘉終於計議已定,荀彧說道。
“如今天下動蕩,大局未明,我等還是先立足青州,收黃巾,屯田積糧,苦練精兵以固其本,一旦時機成熟再圖兗州。平原郡那裏,公達名正言順,隻是必須強兵猛將才能控製住局勢,不如遣1員猛將領2營城防軍前往,一方麵壓製當地豪強,一方麵整頓郡務軍務,招兵買馬,招賢納士,擴充實力以保住平原。”荀彧建議道。
在三名大賢在為我將來籌謀的時候,我的思緒卻在天馬行空,從內心來說我很想趁袁曹初起,成軍不久之際有所行動。如果可以在他們討董之際突然發難,或許可以一口吞下青、兗、冀三州,那樣對我軍下一步發展就太有利了。
不過我隻能是想想而已,先不說以我目前捉襟見肘的人才和兵力,實在無力展開如此規模的大攻略,單獨是在政治上看我可能很快就會被視同董卓一流,成為天下公敵了。何況冀兗倆州也是人才濟濟城池眾多,多數名城又兵精糧足,如鞠義、高覽、顏良、文醜等都不是等閑之輩;實在不是我說取就能夠取得到的。
說道人才,我派出搜尋冀兗間名將使者還沒有回音,想來是還沒有找到我給出名單中名將的緣故;遠赴常山搜尋趙雲趙子龍的也是沒有消息,或許我已經晚了一步,趙雲如曆史一般已經投入公孫瓚軍中;能夠找到的幾名居住在冀州的大名士如沮授、田豐等人卻已經分別投入了他人軍中,拒絕了我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