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荀彧的笑容就知道事情進行得還算順利,雖然不是心目中的青州牧,但是有了右將軍的這個頭銜卻也是極為有用的,以現在青州刺史焦和那種貪生怕死的人,有了這同州牧一樣的大義,焦和根本就不能帶來多大的牽製,在青州這個地盤上我實力和大義都有了,總算是可以呼風喚雨了。
我微笑著對荀彧表示感謝,的確如果不是他在京城周旋,我這場戰功也就算是白立了。“這位是?”我對著同荀彧一起來的青衣文士問道,此人清秀俊朗,眼神神色充盈,如藏有無窮智慧一般,顯然是一個智慧過人的明達名士。
“這是我本家子弟荀公達。”荀彧道。
“莫非是有良、平之才的荀攸荀公達?”我驚喜交加,在荀彧去京城之前我忘記了還有荀攸這麼一個與荀彧關係及其密切的大賢在京,因此也就沒有機會叮囑荀彧延請,誰知道荀彧自己卻主動將他帶了過來。
在原來的時空中,二荀本來都是曹操帳下排名在前5名的智囊人物,參與了曹操大部分重要決策,想不到如今都來到了我眼前。在荀攸的眼中我的神情是真誠的,似他這樣的智謀高絕之人,神情的真偽一看便知,隻是他有點奇怪,“攸昔年在京城,有幸與孔右將軍同在何大將軍麾下,常聞將軍文章高論,想不到如今將軍到郡,竟然立下如此赫赫殊功!”
我有些恍然,才記起我本來應該“認識”這絕代大才。“融愚鈍,數月前為雷擊所傷,好多好友卻是記不起來了。”我輕輕揭過此節,想來我被雷擊之事如今傳播已經很廣了,如此說來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原來如此,右將軍卻是吉人天相,才能得脫此般大難。”荀攸恍然道,荀彧本來已經給他說過這節,隻是太匪夷所思,如今得本人親口證實,才知道世間有太多奇妙。
“前番攸聞得右將軍說近來必要大變,如今果然有人發起討董大事,卻不知將軍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前景?”荀攸緩緩道。我知道這是考校我來了。
“如今山東群雄早已蠢蠢欲動,橋太守文告不過是一引子,以融淺見,不出旬月,山東群雄必有反應,屆時舉兵西向的群雄將蜂起響應,建立天下聯盟一齊討伐董卓。隻是山東群雄多屬擁兵自重,頗多疑懼,即便有盟主也是難以調度,如此到最後恐怕難成大事。”
我對於這場轟轟烈烈的討董之戰熟悉得無以複加。雖然短短幾句將事件發生的趨勢道明,荀攸卻不禁悚然動容,知道叔父所言不差,如今的孔文舉再非昔日那個隻會舞文弄墨的士林名士。
郭嘉和荀彧雖然對於將要發生的大事有所預感和分析,但是卻不如我這般肯定形勢的發展方向。“董仲穎擁涼、並鐵騎和禁軍精銳步卒,麾下有呂布、華雄等猛將衝鋒陷陣,李儒等謀臣出謀劃策,戰力冠軍絕天下。如果決心一戰,居雄關,屯堅城疲憊群雄,待其鬆懈發精銳伺機出擊,山東群雄即便合眾一心也是難敵,何況一盤散沙呢。”我搖頭苦笑道。
即便我越時空而來,心中有著其他人難以想象的對未來曆史的把握,但是內心仍然希望能一舉解決董卓。如是這樣或許大漢民族將會少很多苦難吧。我心中默默道。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自何進引天下諸侯入京城,迭經變故,權臣一手遮天,轉眼皇帝都可以說換就換,顯然如今天下人心已經散了,漢室再不是天下群雄心中敬畏的唯一嗬護對象,即便董卓死了又如何?在原來的時空中董卓的死帶來的不是朝廷的勝利,而是漢室更多的恥辱,百姓更多災難的又一次混戰的起點。但是這些我如何敢對二荀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