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變局〈上〉(2 / 2)

眼看著一場轟轟烈烈的討董戰爭還未開始,便被孔融幾乎肯定的不看好,二荀的心理不禁有些傷感,真的會這樣的結果嗎?

而郭嘉目露異彩,顯然我的推測打動了他的心,現在正籌謀著什麼。二荀從本質來說是正溯的擁護者,而現在漢室才是他們心目中最大的天,隻要有一絲有助朝廷的事情他們都願意去嚐試。

因此二荀聽到我的結論雖然有些失望,並且他們從實際情況分析來看也知道這是極有可能的一件事,不過仍然有勸我出兵相助的意思,我暗中長歎一聲,知道二人的心思,從軍事角度上講,去參加討董戰爭幾乎不可能有什麼好處,這是一場毫無結果的大戲,雖然演出人員將會十分精彩;不過從政治上看這是一場不得不去的戰役,如眼前二荀的心一樣,很多潛伏於江湖的名臣猛將,將會根據這場大戲中演員的表現來選舉優勝者,何況還有我心目中最為迫切見到的某個人。

“即便隻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也會親領大軍前往會盟,討滅董卓!”我斷然說道。“攸不才,願附明公驥尾,共護漢室!”荀攸終於決定投靠於我。

荀攸想起荀彧對他說過的話,這個身具曠世奇才的叔父說得不錯,當今天下有能力而又肯忠心護持漢室群雄現在寥寥無幾,從自己眼光看來,眼下這個孔文舉雖然以前在軍略上未有突出表現,但是出守北海後累放異彩,連建大功,今日一見,果然眼光深遠,看法獨到,雖然是文人出身,但剛毅果斷不亞於武者,而且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實力,對於荀氏叔侄來說有這樣誌同道合明主追隨也是不錯的選擇了,即使現在看起來好像帳下缺乏有名猛將,但是從此人善於發掘人才重用人才來看,慢慢地將會彌補這個缺陷的。

我不禁大喜,如此絕世謀臣,得一足以雄踞一方,如今有三大頂尖謀士助我,大事可為。於是在平原相外,我再封荀攸為右將軍府參謀、中軍師,與荀彧、郭嘉並列為三大軍師。郭嘉加軍祭酒,荀彧加司馬。武安國升偏將軍,太史慈、徐盛、趙慶升裨將軍,高奇升破賊校尉,薑廣升驍騎校尉。邴原、孫劭等也各加將軍府從事職位。

而荀攸現在還有平原相的職位,對於這個熟悉地方我心中有種天然的警覺,那個走到哪裏都把漢室宗親掛在嘴上的人現在應該還沒有到平原縣任職吧。否則我倒要小心了,在知人這方麵,這個自己攀來的劉皇叔倒是很有天分,忽悠人的水平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一個一流高人。如果不是自己對大事的判斷和韜略眼光實在遜色,在原來時空中到也不至於到處流竄。這種人一遇風雲便成龍,實在太危險了,有時候我在半夜也不禁想,是不是找個刺客什麼的趁早做了他。

仔細想來又覺得不值得,這輩子他注定是遇不到臥龍了。我已經在北海南部諸縣收回後,再次派出一個數十人的使團去邀請諸葛一家來北海任職,按照現在諸葛家的情況,應該是屬於比較困難道時期了,諸葛亮的父母應該就是在這一倆年內去世吧。這個人太危險了,即便現在還是一個小孩我也絲毫不敢大意。即便是綁架也要弄到北海來,曆史在這裏注定要改變了。

如今我都督青兗倆州軍事,手握這倆州部隊的調度大權,如今到要好好思量如何使用才好。三大智囊麵對目前這複雜的形勢,大腦也在高速運轉之中,顯然討董和都督青兗倆州軍事這倆件大事上有一定的矛盾,怎麼協調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正是考驗這幾個智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