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碳水化合物肌肉疲乏又無力。時下不少時尚女性將米飯、麵條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視為身材“大敵”,尤其在運動健身後對它們敬而遠之,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運動與膳食營養補給中,除了適量的蛋白質、脂肪和水之外,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補充。WHO推薦的適宜膳食能量構成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為55%~65%;來自脂肪的能量為20%~30%;來自蛋白質的能量為11%~15%。運動時機體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來參與供能、維持運動強度,並為肌肉和大腦提供能量。
與蛋白質和脂肪不同,身體中的碳水化合物貯備非常有限,如運動時人體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應,將導致肌肉出現疲乏而無動力。不僅如此,如果膳食中長期缺乏主食還會導致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長期缺乏主食可能造成失憶。美國一項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女性如果不攝取碳水化合物食品,還可能造成失憶。
主食不能過於精細
在最近的科學出版物和報刊上,也許你經常聽到世界上慢性疾病發展的概況和中國居民慢性病的發病率。可能有人會想:糖尿病發病率怎麼這麼高?肥胖、糖尿病真的能引發多種疾病嗎?今日飲食是現代化的產物。食品工業盡最大努力給我們提供不可抗拒的食品,以適應人們口感和健康的雙重需要。從播種機的發明到碾磨穀物的高速鋼製滾筒磨麵機的使用,加工技術的進步使食物更精細、具有更長的保質期。這讓我們擁有了豐富的、相對低廉且美味的(一些可以說相當美味)、安全的食物供應。應該說,糧食不足、口味單一的時代在我國已一去不複返了。有了營養強化劑的加盟,像壞血病和糙皮病這樣較多發生的維生素缺乏病,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也永遠銷聲匿跡了。但是,通過對我們今天飲食的分析,你會發現大多數食物有兩大特點:脂肪和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膳食纖維早已當渣滓去掉了。這些食物形式的改變就是油多了,維生素少了;好消化了,膳食纖維少了。雖然許多新食品仍主要以穀類、小麥、大米、玉米和燕麥為基礎,但是原始穀類早已麵目全非,它們大都被“抽筋扒皮”加工成精致麵粉,用來製作高品質的饅頭、麵包、蛋糕、早餐麥片和小吃食品。即便我們常說的粗糧,經過現代加工或澱粉變性技術,也能把他們變成滑石粉一樣細膩、好吃。這些可能就是問題所在!食品工業工程師、穀類化學家和麵包師都知道,精細麵粉能夠製作出美味和外殼美觀的終產品,但是食品加工領域的成就很可能在另一領域(如營養學)導致不可預見的問題。今天的加工方法生產出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包括饅頭和麵包,都能在人體快速消化和吸收,這就引起了人類血糖調節控製方麵的新問題。
現代飲食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高脂肪。西方廚師曾說過:“隻要你享受過脂肪的美味,你就再無法忍受無油食物的枯燥無味”。是的,餐館內主廚、食品工程師,甚至麵包師都知道人類對脂肪和油津津樂道、樂此不疲,所以無論你是購買超市食品、餐館會友,還是家庭聚餐,你都躲不開高脂肪的食物。實際上,即便是無人誘導我們,我們自己也時常被脂肪的香味所誘惑。例如我們喜歡乳脂的香甜,喜歡動物肉脂的滑嫩,喜歡把本來無油的蔬菜和沙拉製作得油光閃閃,還喜歡慰勞孩子時給他們吃炸薯條、煎魚,並加上含有濃濃的動物油的調味汁。伴隨脂肪的魔杖,像蔬菜及穀類等枯燥無味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也戲劇性地轉化成非常美味的和富含能量的食物了。
大米:盤中粒粒皆辛苦
大米一般都被稱為南方人喜歡的主食,大米的品種不但很多,而且價格差異也很多。不同價格和營養的米營養差異並不大,但是相對來說,糙米和香米相對比,口感和營養卻是呈現反比。至於不同品種的米的區別,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出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