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不遲到是上班族最基本的工作態度。連那些工作不力、終日在辦公室混日子等退休的人,都知道“不遲到、不早退、不請假、也不做事”的原則,可見“不遲到、不早退”是身為上班族最低限度的條件。
或許你會以不同的價值基準來為自己辯護:“我雖然常常遲到,但是我做的事可比別人多一倍。”也許這個論調並非完全不能成立,但就現實的工作環境及人際關係而言,這終究不是好現象。所以工作要認真,上班不遲到才是上班族最基本的工作精神。以一些特殊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解或故意唱反調,終究是得不償失的。
偶爾因路上的突發事故而有所延誤時,一定要及早利用電話和公司聯係。不要等到遲到了才急急忙忙地衝進辦公室,向上司解釋一大堆理由。當然更不可以遲到了還若無其事地走進辦公室,以滿不在乎的態度解釋原因。
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如果遲到了便說:“對不起!我起晚了!”上司便稱讚說:“不錯,你很誠實。”因為說了實話而沒有被責備,下次遲到又用了同樣的理由,這樣由於經常遲到,上司往往會大為惱火地叱喝:“下次不準再起晚了!”所以同樣的理由千萬不要重複使用。
九、做不到的原因在自己
順境的美德是節製,逆境的美德是忍耐。要克服逆境、完成工作,就必須要有獨到之處。能夠讓他人“另眼相看”的頂尖業務員,往往會對自己要求:“別人能,為什麼我不能?”現在就讓我們舉一些例子來看。
某大學的企管係,進行了一次家電零售業者的實況調查,依調查結果可以把家電業分成4種類型:A:麵帶微笑地享受工作的店家;B:愁眉苦臉地工作(具有危機意識)的店家;C:邊抱怨個不停邊工作的店家;D:不得不工作的店家。這四類店家的銷售成長率,依序是A為11.2%,B為10%,C為6.6%,D為2.4%。
看到這樣的結果令人深刻地感受到:這並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許多業務員都把業績不好的原因,歸咎於“售價太高”、“沒有配合電視媒體的宣傳”、“分配的業務員太少”、“業績獎金太少”、“工作分量太多”等等。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就算把這些因素都解決了,業績還是不好。
這是為什麼?因為業績不好的原因出在銷售員本身。為了逃避努力銷售所必須付出的辛勞,因此找出各種賣不出去的借口,並且予以合理化地提出“做不到才不做”的理論。這種想法若存在著太久,就會變成一個人的本質。所謂變成本質,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已經養成了逃避的習慣。
公司的工作必須要發揮團隊力量,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然而,有時候即使是大家都很想盡力去做,仍然無法發揮團隊力量,這是因為大家的想法及情感不協調之故。
當你心中的不滿逐漸擴張時,你會想:“為什麼我們的計劃不能順利進行?”“怎麼搞的,弄了半天還是一點進展也沒有?”“為什麼效率這麼差呢?”然後,你就很生氣地指責:“這個人沒有盡力,那個人也做不好,大家都沒有認真地做嘛!”
然而,你有沒有認真地想過,團體不能夠發揮出預期的力量,最大的原因是在於你自己。當你認為自己與團體格格不入的時候,要先反省你自己,並靜下心來聽聽別人怎麼說,或許你會有一番新的發現。
從現在開始,你必須開拓自己的新視野。用不同的觀點來看自己的工作團體,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立場與以往大不相同。如果你能稍微地改變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你的工作團體必能有一番不同於以往的氣象與作為。
十、成功的差別在於工作欲望
曾經有某問卷調查,以500位20歲以上的男女為對象。進行“有關交通安全的意識”調查。其中有95%的人,認為“自己大致遵守交通規則”;卻有高達80%的人,認為“別人很容易違反交通規則”。
這可真是個很有意思的數據。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問題不在於自己,而在於別人;這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都不自覺,問題其實就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另外有一項以各大企業為對象所做的問卷調查。
從這項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半數以上的企業期望新進人員,能夠具有“積極性”及“責任感”;但實際上卻隻有23.8%的人符合“積極性”,4%符合“責任感”。
雖然並非絕對的精確,但所顯示出的傾向卻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即使隻是高中畢業,但隻要有旺盛的意念及積極性,一樣可以創造很好的業績。但是,沒有旺盛的意念及不夠積極的人,即使是擁有很高的學曆,或是頭腦很靈活,還是不能創造很好的業績。
責任感薄弱也是這樣,而責任感的培養,必須要有“自己吃定了這行飯”的決心,才能逐漸擁有。
自己下了決心“吃定了這行飯”,才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及旺盛的事業心與責任感,來開拓自己的工作領域。
即使沒有高等學曆,也能夠靠著自己的意念及積極的人生態度,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十一、成功者必須具備的5項條件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隻有快樂,一定也會有痛苦與厭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