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間的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取得信賴。讓別人信賴你,一方麵可以避免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另一方麵有利於你的工作。
什麼樣的態度最容易博取別人的信賴呢?
1.傾聽對方談話——訓練口才不易,訓練自己成為一名好聽眾更不容易,尤其是當對方滔滔不絕地向你訴苦或談論個人問題時,總是令人感到十分無奈。但無論如何,請拿出你的耐心,認真聆聽同事說話。
2.言行一致——即使處理細微的瑣碎事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有任何言行不一的情形出現,都會破壞人們對你的信賴。
3.對同事一視同仁——隻和才幹傑出或氣味相投的同事親近,而冷落他人的作法,往往會在無形中危害到自己給旁人的信賴度。
一、與同事分享功勞
即使你憑一己之力得來的成果,也不可獨占功勞,讓那些屬於同一部門,曾經協助過你的同事一起來分享這份榮耀吧!
別擔心你所扮演的角色會被人遺忘,因為人的所作所為在上司眼中瞧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一味賣弄、誇耀、反而會落得邀功之嫌,當然,同時也會覺得十分無趣。
相對地,如果大大方方地和同事分享功勞,一方麵可以做個順水人情,另一方麵上司也會認為你很懂得搞好人際關係,而給你更高的評價。
可是賣這份人情的手法必須做得幹淨利落,不可矯揉造作,更不可對同事抱著“施恩”的態度,或希望下次有機會討回這份人情。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將目光放遠才是上策。
二、敬重資深同仁
對於公司內的新進職員來說,除了工作上的生疏之外,如何應付那些老職員也是令人頭痛的難題之一。更倒黴的是和那種喜歡倚老賣老、嘴巴又嘮叨的人同在一個單位工作,此時你該如何自處呢?
原則上,對於資深同仁應以敬重、客氣的態度待之,在大夥兒聚會時,別忘了趁機表示敬重之意。這麼做,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上都有好處。但是不管對方的年齡多長、派頭多大,在公司裏的關係終歸是同事,因此必須與對待上司的態度有所不同。
在工作上,不懂的事情要與前輩商量,這是一般原則,不可因對方職位不高或生性老實而有失敬之意。
很多新進職員畏於資深職員的難纏,總是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反而應該積極地與他們接觸才對。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校裏所學到的隻是滿肚子理論,一旦進行實際戰場,往往無啥大用。就以報告書的寫法和資料的整理收集為例,便和課本上教的大不相同。更何況每家公司的作法都是自成一套係統,隻有老職員才知道怎麼一回事。既然上司不可能詳細指導,除了向老資格的人學習之外,別無他法。當然,其中不乏有人願意提攜後進,肯不遺餘力地傾囊相授,不過即使是遇到懶得主動搭理新進職員的人,隻要你坦誠地向他們虛心請教,很少會遭到拒絕。
如此一來,既可學習到前輩的技術,又可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直接向資深者請教,可以說是一舉數得的好方法。
三、維持“刺蝟式”的交往
所謂刺蝟式的交往,是美國精神分析醫師布列克為了形容現代人際關係的複雜與困難而首創的用詞。“兩隻刺蝟在寒冷的季節互相接近以便取暖,但是如果過於接近,彼此會刺痛對方,若離得太遠,又無法達到取暖的目的。因此他們總是保持了有利於雙方的距離,既不會刺痛對方,又可相互取暖。”這則寓言清楚地顯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
就某種意義而言,大家在同一公司裏,可以說是同舟共濟、甘苦與共,人人都能成為朋友,可以傾訴煩惱,互相幫助,更可借著良性競爭發揮彼此激勵的效果。
可是一旦深入私人領域,後果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在牽涉到金錢或個人問題時,宜謹慎行事。因為今日的美好回憶,或許會成為明日的“把柄”。
古有明訓,“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運用在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最適合不過。因為公司畢竟是一個成員眾多,又具競爭性的組織,既然你不可能和每個人都結為知己,就隻有和他們保持“泛泛之交”,作友善而又不至於彼此傷害對方的往來,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