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推銷員馬上說:“我這裏有一個高級的。”說著便從櫃台上拿起攪拌器,一邊講解,一邊演示。起初,那位顧客還有點姑且見識見識的意思,當看完女推銷員的演示後禁不住就買了一個。其實這位顧客家裏並不特別需要攪拌器。
從上麵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那位女推銷員的第一句話就是一鳴驚人,迅速切入主題並緊緊抓住了顧客的心理。如果換一種方式,比如一開口就說:“打擾了,你是否願意購買一個新型的食品攪拌器?”或者“您需要一個高級食品攪拌器嗎?”顯然這兩句話都比不上第一句話更能打動人。這是因為:
第一種問法,是要對方回答“有”或者“沒有”。當然這幾乎是明知故問,但這個問題若提得好,有兩個好處:一是沒有使顧客立刻覺得你有向他們推銷商品的企圖。因為人們一般是比較討厭別人主動賣給他們什麼,而喜歡自己想去買什麼。二是女推銷員隻說有一種高級攪拌器,並沒有問顧客買還是不買。這樣,演示說明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至於最後的購買那是顧客的一種滿意選擇。
無數事實證明,在麵對麵的交談中,能否真正吸引對方的注意力,第一句話很關鍵,它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宣傳廣告。因為客戶在聽我們講第一句話時,要比聽第二句及以下的話要認真得多,且印象深刻。當聽完我們第一句話時,很多顧客都會有心或無心地馬上決定,是盡快地把我們打發走,還是準備繼續聽下去。
生意場上是如此,在日常生活的交友談天中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成為受歡迎的女性,成為大家交談的核心力量,你就要好好地學習“一語驚人”。
(三)互訴衷腸
人際交往的目的在於使個人更加完善並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在具體的交往中,則以索取和給予作為社交的直接目的。交際成功的直接結果則是互補與情感的溝通。
從總體上看,索取和給予是互補的。雙方都要有所付出,才會有所收獲。當然這並不是等量交換,隻要各盡其能,各得所需,就達到了交往的目的。
互相幫助,就是互補的具體表現。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物的分類,有於它們相同的本質屬性;人的合群則是意氣相投。如果交往雙方發現對方與自己意氣相投,那就會倍感親近。好比兩個固有頻率一樣的物體,可以很自然地處於和諧狀態。同樣,兩個意氣相投的人很容易達到感情溝通,從而獲得交往的成功。
由於人是一種高等群體動物,當認為對方與自己同屬一類時,就會產生“歸屬感”。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如果能夠互訴衷腸,就會使對方產生我與你是同類的認識,在歸屬需要的驅動下,雙方的關係就會密切起來,使連接雙方的紐帶更為牢固。這就是說互訴衷腸打動了對方,使對方產生歸屬感,而歸屬感則加固了交往雙方的心理聯係,使得“人間距離”縮短。
要想達到情感溝通,就要注意觀察對方。當對方對某一事物流露出情感傾向時,你就要對這件事物表達出同樣的感受,並且激烈些,於是你就能打動對方,成為對方的“自己人”了。
在交往中多付出一些情感,就可能多一份回報,情感的往返流通會使交往不斷地深入發展,聯係的紐帶就會更緊密更牢靠。但要避矯揉造作,也要避免不合時宜的誇張,要注意把握口氣和尺度。表達同感是一種理解和同情,並不是違心的讚成和慫恿。不管做什麼事,不管要打動哪一類的人,我們都要以真誠懇切為前提,因為真誠待人是成功交往的核心,沒有了真誠,還怎麼能夠打動對方呢?
想要交際成功嗎?想要獲得對方的友情、友誼嗎、不言自明,你應當誠懇地與對方互訴衷腸,首先成為對方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