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女性社交技巧(4)(2 / 3)

比如,為了糾正少女早戀的傾向,女班主任以此開頭“記得我年輕時,班上有一位男孩,不知怎麼搞的,我老是會想到他,在上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去看他的背影。”然後她指出這是青春期性萌動的正常反應,再接著談自己對早戀的看法。這樣,對方就會覺得非常親切真誠,從而願意聽從她的教導,能夠產生如此的好效果,其原因之一就是利用了“自己人效應。

除了突出相同點導致歸屬感而產生“自己人效應”外,有時也可以從稱呼上間接地產生“自己人效應”,例如,親切地稱呼對方大哥或大姐等。

在交談過程中,采取“自己人”的動作也有助於建立“自己人”效果,比如拍拍對方的肩膀就是常使用的方法,但使用這類動作時要當心,要針對具體對象,有些人不懂這個道理,如果不分男女老幼你都去拍他的肩膀,恐怕有時不僅引不起“自己人”的感覺,反而給人輕浮印象,這就事與願違了。

(三)情感與環境效應

每個人對不同的交往對象都會產生或親或疏的心理關係。一個人對於自己喜歡的人較少持批評或排斥態度,往往樂意接受他的意思;而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往往對他的觀點和提供的信息會不由自主地表示懷疑或否定。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個人與他人形成親近的關係後,心理上就會力求維護這種親近關係,所以就會從融洽、協調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導致對親近的人說的話更相信,更易接受等現象。

當打算向對方施加影響時,選擇適當的時機是很重要的。一般一個人在良好的心境下,比較容易聽取不同的意見,對不那麼親近的人也比較容易接納,所以應當針對對方的情緒狀態來選擇施加影響的時機和方法。

周圍環境對人的情緒會產生微妙的影響,桃紅柳綠、春風拂麵,陽光明媚,會使人興致勃發;強烈的打擊音樂,會使人熱情奔放;綿綿陰雨蕭瑟秋風,會使人愁腸百結。倘若夏夜星空,憑欄河邊,粼粼波光宛如碎銀白練,或者在林蔭道中漫步緩行,則使人心曠神怡浮想連翩。向對方施加影響時,我們也應當考慮外界環境,以便與談話內容協調融彙。例如兩人談心時一起散步於花叢幽徑,效果就會很好。有些談話內容很可能使對方怒發衝冠,若環境比較寧靜雅致,對方就不易暴跳如雷。

誘發對方良好心境作為開始影響對方的前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誘發對方良好的心境除肯定對方外,也可以講一些對方感興趣的事,或者誘導對方回憶愉快的往事。

(四)實踐效應

一個人對社會現象的理解角度(認識的定勢)與他已參與過的實踐活動或他的行為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現象稱之為實踐效應。

這是一道高中女生對衣著打扮的看法的調查題:“為了反映中學生的精神麵貌,所有女生一律都剪成齊耳短發,並且不能加修飾,你的看法如何?”結果表明,平時留長發的女生大部分持否定態度,而平時喜歡理短發的女生則基本上持肯定的態度。這一調查結果反映了行為習慣與對問題的看法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它們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還難確定。但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以對方的行為習慣為出發點推導出來的結論,對方往往比較容易接受。

在一般的交往中,利用實踐效應有兩種做法:其一是組織者安排被組織者參加某種實踐活動;其二是以交往雙方的某一實踐活動為出發點,通過誘導以達到預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