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問題的焦點就是如何打消顧客的這一念頭。精明的女性往往會製造一種有利於對方的觀念,她會說:“其實,事情對你是有利的,雖然我們是要賺一些勞務費,可是你將得到更多的好處。”然後,她將好處何在進行具體的羅列和闡述。借此打消顧客當初“又要賺我的錢”的排斥念頭;同時輸入新的思想:“對方雖然賺了些錢,但我得到的好處仍然不少。”從而說服對方。
打消對方的戒備或偏見,也可以適當地利用忠告。忠告在說話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這方麵的技巧很難把握,運用不好會產生負麵效果。忠告的目的主要在於指出對方的缺點或考慮不周的地方,並期望糾正它。這真是再難不過了(沒有十分的把握最好不用)。
由於雙方在剛見麵時,傾聽者對說話者采取了警戒的態度,所以談話者應當一麵巧妙地疏導和鬆懈對方的戒心,一麵小心地輔以適當的忠告,闡明利害,這樣對方就比較容易接受。切忌單刀直入地指責對方,批評對方,這簡直是火上澆油,會使對方遷怒於你。所以忠告時應把握好尺度,真誠懇切而又平心靜氣地向對方陳述,使對方信任你、感激你,從而說服對方。
(四)用事實說話
人們常說:“事實勝於雄辯。”也就是說,事實最具有說服力。
但是在我們說話時候,並不能夠隨心所欲地讓事實馬上呈現。因此我們隻有舉出具體例證。
采用具體例證以使傾聽者接受和同意,在描述時必須尊重事實真相,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要想得到傾聽者的共鳴、共識,一定要利用傾聽者熟悉的事物或切身體驗。如果把事實比喻為一個主體,語言便是線或麵,想用平麵的語言複現立體的事實,就得用多角度的方式把語言組合起來,以使傾聽者看到事實。
傾聽者本身的生活經曆,或非常熟悉的事例,是最逼真的,也最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
總之,要說服對方,需要說服者具有敏銳的思維,精細的眼光,多角度的分析和誠懇親切的態度,隻有在這些方麵駕輕就熟,自然而然,才能夠順利迅速地打動對方,說服對方。
十二、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幾種心理效應
要想成功地進行交際,就必須了解人際交往中的幾種心理效應。
(一)權威效應
俗話說:“人微言輕,人貴言重。”是指說話人的地位高、有威望、受人尊重,所說的話便容易引起別人重視和信任。這就是權威效應。
在說理的時候,我們引用某個偉人的話作為論據時,就能增加說服力。這就是權威的效應。
引用偉人的行為或言論作論據時,隻有當被引用者在對方心目中確實有權威時,才會發生作用。若對方不承認引用者的威望,就不會產生權威效應。所以,由誰來充當施加影響的權威者至關重要。同樣的一句話,出自具有不同威望人的口裏,效果會迥然不同。
施加影響者的威信主要由兩個因素構成:專業性和可信性。專業性是反映所受的教育訓練、社會地位、職業、年齡。可信性指施加影響者的人格特征、外表儀態、講話時的信心、態度。社會心理學家伯魯認為施加影響者的威信由三個方麵組成:第一是對人的態度,應公正、友好、誠懇;第二是業務水平;第三是表達能力,如勇敢地陳述自己的看法,語調堅定,表現出充沛的精力。
(二)自己人效應
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於同一類型。自己人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因為當我們在施加影響時,首先應強調對方的一致處(即歸屬感),使對方認為你是自己人,從而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