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價值激勵——給你你要的(2)(1 / 3)

激勵的實質是個人需求的滿足。人在社會上對“權、錢、財、色、名”都有需求。網絡時代與工業時代的激勵根本不同在於,工業時代的激勵總體上是一種事後激勵,事情做出來後再給予獎勵;而網絡時代的激勵是在於對價值判斷以後的事前激勵,事前覺得有價值先給予對方激勵,從而讓對方更有信心地去實現價值。

我們回憶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那些革命前輩在心中的願景驅使下,拋棄了個人得失與生死,經受今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折磨,這是特殊的革命年代賦予他們的特殊價值和特殊使命後的激勵結果。

今天的領導怎樣做到價值激勵?關鍵在於要有讓追隨者跟從的理想。而這種理想怎樣讓人有感覺、有體驗、願意追隨?其中的基礎和關鍵在於行為。

網絡時代的領導如何用行為實現對追隨者的價值激勵?

第一,引用李嘉誠的一句話:“多用拇指,少用食指。”任何一個生命都是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而來的,都有值得肯定的閃光點,即使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作為網絡時代的領導,越是對缺點突出的人,越要發現他的長處。因為一個各方麵素質很全麵的人,對他激勵的難度遠比對缺點突出的人要大得多。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全麵的“優等生”已經實現了許多個人價值,他始終活在別人的表揚和讚賞中,他生命中有強烈衝動的需求和價值點已經不多了。而對待一個毛病缺點很多的人,發現他的優點,對他豎起大拇指,能極大地觸動他,增強他的自信,他的感覺是很強烈而深刻的,激勵的效果也更顯著。

有一位幹部培訓師的親身經曆很值得我們思考。

他回憶說:“記得在一次女性幹部培訓的課堂上,我注意到坐在最後一排的一位中年女學員,臉色非常憔悴,半邊臉像動過手術。但當我提到一個領導學的觀念時,我注意到她眼前一亮。於是我就適時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請她互動交流。果不其然,這位女同誌說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話,引發全班的女同學回頭關注,投以讚賞的目光。下課後,這位女同學還主動要求購買10本我的相關著作。在交流中我得知,由於癌症她剛動了手術,剝離了半邊臉部及身體的部分肌肉,在這樣的變故之後,她覺得自己要活出生命的意義,恢複上班以後就要來學習培訓,提升自己。從她大病初愈就來學習並在後來積極購買我著作的行為,我體驗到激勵不是錦上添花,激勵真正的價值在於雪中送炭。”

因此,領導者在考慮激勵的時候不妨對有缺點的人甚至是討厭的人多送送“炭”,多豎起大拇指。這是從行為進行價值激勵的第一個關鍵點。

第二,有句話說得好,“挺起脊梁放平心,心底無私天地寬”。領導承擔著重大責任,失敗了要負全責,成功了要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多批評、多監督。但領導者真正要把負責的事業做到成功,必須是被領導者一致對領導者負責。因此,領導的行為不僅僅是監督和批評,而是要多聽、多問。問到被領導者的想法與領導者的想法一致為止。如果無法一致,就要多聽。因為下級有下級的難處,領導也有領導的難處。在激烈的矛盾衝突狀況下,領導的多聽、多問是對下屬的尊重,這樣做才更容易獲得理解和一致,才能把鬥爭和博弈的副作用減到最小。

第三,嚐試在困難時多說“我”,成功時多說“我們”。領導說“我”比較多,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因為“在這個平台,我要承擔責任,我不說‘我’,我不負責誰來負責任?”記得福耀玻璃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說過一句話,“一個事業的失敗,95%責任在於領導。但是成功以後要善於分享。”所以,困難的時候說“我”能讓大家體驗到領導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體驗到困難不僅僅是領導的困難,而是組織的困難。如果組織沒有前途,個人難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讓組織成員都體驗到困難,才能群策群力,眾誌成城,共克時艱。這樣才能形成戰勝困難概率最大的態勢。而成功時則要多說“我們”。成就感的分享是對群體激勵的最有效方法。

第四,嚐試換位思考。毛主席曾說一句話,“甘當群眾的小學生”。毛主席是中國曆史上“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一位偉大領袖。但今天在公開場所留下毛主席筆跡最多的一句話是:“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