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亡國之音(1 / 2)

811.亡國之音

國家將亡,人民流離失所,音樂也充滿悲涼淒慘的亡國之音。現比喻頹靡、誨淫、令人產生悲涼情感的音樂。

春秋時,樂工師涓為晉平公鑄銅鍾,平公派人把當時的著名樂工師曠叫來審定。師曠很不高興,端坐良久,無話可說,他準備離去。平公再三逼問,師曠說:“這銅鍾的曲調太美了,必定有貪欲之聲在其中。亡國之音不能給人以歡樂的感覺。”平公不信。師曠離開後,站在那裏若有所思地說:“看來師涓將要亡國了!”後來,果然如師曠所預料的那樣,師涓鑄鍾不久師曠就亡了國。

形容頹廢、誨淫或令人產生悲涼情感的音樂或歌曲。

812.音信杳無

完全沒有消息,一點音信都沒有,形容某人或某事毫無音訊,使人無法得知。

在古代,戰爭頻繁,當士兵或信使深入敵後偵查或傳遞信息時,有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導致音信全無,無人知曉其生死。久而久之,“音信杳無”便成為了描述某人或某事毫無音訊的成語。

描述某個人或某個事物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沒有任何消息,讓人感到擔憂或疑惑。例如:“他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已經好幾天音信杳無了。”

813.無微不至

無論如何細微,都能周全照應,形容對人非常關心、照顧周到。

漢朝時有個叫黃香的人,他的母親早逝,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非常孝順,冬天時,他會先鑽進被窩,用身體給父親熱被褥。夏天,他會用扇子把枕席扇涼,才讓父親躺下。他的孝心就是從這些小事情中體現出來的,後人因此稱讚他“無微不至”。

形容對人關心照顧周到,也可以比喻對人阿諛奉承。例如:“他對新來的員工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員工感到公司的溫暖。”

814.至善至美

至,最。表示完美無缺,無可挑剔。形容非常完美,沒有絲毫瑕疵。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羲之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造詣深厚,被譽為“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和草書為主,其字體優美、飄逸、瀟灑,備受人們推崇。

有一天,王羲之被邀請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花園裏有一棵非常漂亮的梅花樹,樹上開滿了美麗的梅花。王羲之被這棵梅花樹的美景所吸引,於是他走到樹前仔細觀賞。這時,朋友走過來問:“您覺得這棵梅花樹美嗎?”王羲之回答說:“這棵梅花樹真是太美了,可以說是至善至美。”

形容各種美好的事物,如藝術品、音樂、文學、電影等。例如,“這幅畫真是太美了,簡直是至善至美。”

來形容人的品德或行為,例如“他是一個至善至美的人,總是樂於助人。”或者“他的行為真是至善至美,讓人敬佩不已。”

815.美玉無瑕

比喻完美無缺,沒有瑕疵。

傳說古代有一位雕刻大師,他雕刻了一塊美玉,這塊美玉在他手中反複雕琢,直到最後一點瑕疵都沒有,成為了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從此以後,人們就用“美玉無瑕”來形容完美無缺的事物或人。

形容人或事物完美無缺的時候,也可以用在比喻某人或某事沒有瑕疵或缺陷的時候。例如:“他的表現真是美玉無瑕啊!”或者“這個計劃真是美玉無瑕啊!”